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观云>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绸缪

想想离开书院也是三年有余,一切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除了书院里头来往的学子们变了模样。在素心楼、节膳院、尚德堂、溯涧院等处都能见到舞勺、束发的少年们,已经弱冠的宣韶宁也觉得自己仿若回到了当年。

之前打定多少次主一定要早日回书院看看,看看夫子、看看师兄师姐们、看看衡三、胖魁,可是事到临头了又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而只能作罢,如今胖魁已经不在了,再多的遗憾也就只能是遗憾了。

“好在我终于回来了,一切都没有变化太多。”

站在雁补桥上宣韶宁更是感慨良多,脚下是万丈的深渊,雾气浓郁,站在这里别有一番心思辽远的错觉。之前数年在书院的修习一直没有腾出太多的时间走过雁补桥来看看。

当宣韶宁的视线再次停留在临渊阁上的时候,脑子里自动蹦出了张涵山的模样。张涵山?对,就是他!之前因为事儿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将宣韶宁的注意力悉数转移,直到此刻他重新想起了张涵山,这个已经被悬挂在临渊阁内的先人。

推开临渊阁大门,一切都如往常,粗粗的扫视一圈,墙上的画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是啊,能被悬挂在这里的一定是文为宰执、武能拓土的人物,而且还是死后的,自己这一批的人不过是刚刚弱冠年纪,无论如何都是不够格的。

宣韶宁沿着殿内开始缓缓走动,再次在诸多的画像之间寻找,终于找到了张涵山的画像。

“根本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即便是身上的装束有些不同,但是五官没有任何的区别。这世上真的有长得如此相似又同名同姓的人么?这可能么?宣韶宁之前不过是看看画像而已,眼下开始仔细研读画像中的生平介绍。

张涵山,生于顺帝八年,幼果敢有谋,始龀入书院,修习七年出山,惯从军旅十四载,历经大小阵仗四十余回,战功卓著。因心思缜密、谋定而后动,于惠帝十五年升任辅国大将军。

梁朝的历史从高祖开始算起,至今历经了六位皇帝,一共一百十六年,那么往前推算,顺帝是第二位继任的皇帝。顺帝八年便是一百零二年前,这么算起来,若是张涵山一口气活到现在,已经是百岁高龄了!

这怎么可能?虽然没有朝廷的官方记载,但是这二十年来,看到的听到的,能过六十的都已经算是高寿了。梁朝一直以来都不算是安定,隔几年就会有战事发生,战事需要兵力同时也需要钱粮,青壮年的男子大多都战死在前线,妇孺则要承担日益加重的徭役赋税,年过半百都属不易了。

百年来能够将画像悬挂在临渊阁的有数十位,宣韶宁悉数看了遍,宣韶宁对所有画像进行仔细比对,他发现大多数的画像上都有生卒年,毕竟死人才能进临渊阁,唯有张涵山没有记载卒年。他的记载在人生的最高峰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完全没有了下文。

在惠帝时期同样叱咤风云的钟”,钟乐松便有明确的生卒年。

带着疑惑,宣韶宁走出了临渊阁,在即将踏上雁补桥的时候发现桥上正站着一人,侧面对着宣韶宁,视线一直放在深渊之下。

“沈师兄?”

沈铭听见呼唤便转过身来,说道:“你挺喜欢来临渊阁的。”

“沈师兄是早就来了么?”

“见你一直在研究画像,我也不便打扰,就在这桥上等候。”

“沈师兄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书院之中留有最多记忆的地方便是尚德堂、溯涧院和临渊阁,七年的时间,这三处是你去的最多的地方。我找过了前面两处不见你,那么只能来临渊阁碰碰运气了。”

“师兄竟然记得我最常去的地方?师兄的记忆力着实让韶宁意外。”

“好了,夫子找我们,走吧。”

“师兄的记忆力惊人,可韶宁的记忆力也不差!”

沈铭刚准备转身离去就听见宣韶宁这么吼了一嗓子,他回头带着疑惑的表情看着这位师弟。

“师兄可还记得,第一次带我们来临渊阁的时候,师兄曾经说过钟乐松和张涵山是惠帝时期的文武大臣,他们也是书院的第一届弟子,也是迄今为止官职最高的两人?”

“记得,如何?”

“师兄曾说他们两人辅助惠帝治理天下,先后卒于任上。那时我没有仔细阅读生平介绍,可今日一看却发现异样。钟乐松的确有生卒年,可是张涵山没有,夫子做事这般的谨慎认真,断不会漏掉如此重要的信息,况且独独漏掉了张涵山一人!”

“这都是百年前的事儿了,若有纰漏也属正常。”

“师兄,你可知道我遇到了一人不仅同张涵山同名同姓,而且连模样都完全一样,这也是正常?”

宣韶宁这是第一次将心中的困惑说出来,因为他足够信任沈铭,他之前始终认为任何一人听见自己的叙述一定会有吃惊、意外的表情,再不济也会多问两句怎么回事。可是沈铭却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不但没有兴趣询问详情,反而催促“夫子和豫王都在等我们呢,不要再拖延了。”

宣韶宁回头看看临渊阁,像是一位无声的老者藏着许多的秘密,而眼前的沈铭又像是看破一切的智者,将往事都尘封心底。

瑶阁之上一众人等全部到齐,白石、豫王、赫连平、楚寒芊、尹离、叶凯、赵可心、杜少吟就在等着沈铭和宣韶宁了。

“大将军”

“不要再称呼我大将军了,我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绸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