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郡北面的山路之上,无数的人流正在向南缓缓的移动。这是自越隽、犍为、朱提、牂柯四郡汇集而成的庞大灾民流。数以十万计的灾民神情绝望、目光呆滞的在队列中缓缓前行,在饱受饥饿折磨之后,他们早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们只是依靠着本能在不断的向前走着,因为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识,那就是要想活下去就不能停下来……
绝望在这股巨大的人流当中漫延着,正在这个时候,在山道的尽头出现了一队队的官兵,这些官兵一个个全副武装、衣甲鲜明,他们严密的封锁住了山路的出口。
看见这个情况,逃难的人丛顿时开始不安起来,不少人开始在队伍当中窃窃私语:
“这些官兵在这里做什么?”
“他们不会是在这里阻止我们去建宁的吧……”
“啊,那要是这样,不就是要我们的命吗?”
……
灾民的不安情绪开始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依旧抱着侥幸的心理向着官兵的封锁线接近。当人流距离官兵还有百余步距离的时候,只听官兵之中为首之人道:
“你等可是逃难至此?”
“没错,官爷,我们皆是逃难至此。老天爷不下雨,家里的地都荒了,听说建宁郡那边还有粮食,请您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
“建宁郡赈灾总指挥宇流明大人有令,各地灾民进入我建宁郡内需由官兵引导至各县就食。尔等若是想要活命便需听从安排,我等自会带你等前往县城接受赈济,不过沿途之上你等若是有胆敢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说话间,对面官兵齐齐拔出手中军刀,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看着对面官兵手中明晃晃的军刀,在场的灾民先是惊恐万分,但是随即却又被狂喜所替代。因为听这官兵的话语,只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行事,便能到临近的县城接受赈济,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希望活下去了。
接下来便看见一队队的官兵向灾民们靠过来,眼见着对方凶神恶煞的架势,队伍中的灾民一个个不敢有丝毫移动。这些官兵靠近之后便开始清点人数,每当清点至百人之数后,便会有一队士卒引导着清点过的灾民向着山口走去。
数万人的灾民就在这处山口被分成了百余撮,在官兵的押送下开始零星的向着周边的县城分散。当灾民到达县城安置之后,他们就得到了第一碗赈济的粥食。面对着热气腾腾的米粥,这些早已经被饥饿折磨得绝望的人们竟然激动的留下了泪水。
在吃完这顿饭之后,灾民们的行程并没有停止。按照官兵的要求,他们又要继续向南面迁移。在灾民到达指定的县城后,他们再一次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接下来,这些灾民被再次打散,然后分配到县城所辖的各乡镇,在这里他们才算是真正可以落脚了。但是,等待他们的并不仅仅是赈灾的粥食,同样还有每日繁重的劳作。但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能够吃饱了去干活儿,这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到了极点的生活。
在宇流明的统筹协调下,建宁郡庞大的行政机器开始全速的运转起来,把全郡打造成了一个灾民分解流水线,按部就班的‘消化’着每日涌入的如潮灾民。
在‘移民就食’和‘以工代赈’初见成效的时候,接下来宇流明下达的第二项指令便是让各县官吏每日深入到灾民聚居地,实地督促灾民劳作,同时监督赈灾粮食的发放。因此,在建宁郡各县的乡镇里,每当向灾民发放粥食的时候,总是能够看见各乡里正带着随从站在一旁监督手下的吏员,确保每顿饭食都能足额的发放到灾民的碗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们竟然渐渐的和各个乡镇的里正、耆长、户长熟络起来,在发放饭食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的聊上两句。如此一来,各乡官员与灾民们的关系就渐渐变得更加紧密,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灾民群体的内部动向,而灾民对于自身需求、建议也更加能够及时的向上转达。
当两项政令落实之后,建宁郡抗旱救灾的形势渐渐的稳定下来。郡内各县迅速从原先应接不暇的慌乱状态中摆脱出来,每日里开始按部就班的赈济灾民,同时又利用灾民的劳动力反过来从事抗旱的劳作。
宇流明会时不时的到永昌周边的地区去转一转,其目的是为了亲自确认自己定下的赈灾措施是否真的起到了效果。而他每次下去巡察都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建宁郡所发生的变化。早先几次他在周边巡察之时,看到的更多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灾民自各地被转运而来。他们神情麻木、了无生机,只会机械的按照引导官兵的指令行事,可能只有在面对送到手边的食物的时候才会回复几分活人的气息。
到后来,宇流明又看到安置下来的灾民开始在当地官员的引导下从事抗灾的各项生产和劳作。灾民每天的工作强度非常之大,但是为了吃饱他们同样非常的卖力气。而正是因为这些灾民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使得郡内的各项抗灾措施得以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得到快速的执行。
而在这个时候,南疆四郡涌向建宁的灾民数字已经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直到此时,建宁郡上下各级官员心头悬着的石头算是落了地,同时也对宇流明这位会泽县的小县令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时间推移到一个月后,宇流明再次外出前往永昌下辖的哨河乡视察。这一次郡长史程潜、郡丞韩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