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听起来很利索,但实际上有点被动。
秦牧现在确实就比较被动,因为夜不收出了内奸,处处被人抢占先机,至今很多事还罩在迷雾之中。
刺客林大原是草莽中人,半年来化身樵夫,经常给鄂国公府上送柴火,仅凭这条线索就可以定李过的谋逆大罪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其实“莫须有”罪名,就可以诛人九族。
秦牧很楚,皇帝虽然拥有这样的生杀特权,但这样的特权最好慎用,因为这种特权是一把双刃剑,杀死目标人物的同时,也会让那些真正忠于你的大臣心寒,这也就等于是在伤害自己。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宋代皇帝多数宽以待人,宋之亡,二十万军民投海殉国,何其壮烈。
明代皇帝对大臣多刻薄,明之亡,实亡于吴三桂、洪承畴等无数叛徒。
所以,这种生杀特权一定要慎用。
但慎用并不等于不用,特权在你手上,你总是不用,那么你就成了一个摆设。
如今的局势,暗流汹涌,加上太子遇刺,这背后一定有某股势力在推动,是李过?是所谓的大顺军余部?
如果是。很简单,只要来一场大清洗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那么这场大清洗反而成了打草惊蛇。这只会让真正的幕后推手隐藏得更深。
这场较量远没有战场上那种亮明刀枪的较量那么简单。
不过,秦牧就是不信那个邪,谁说来着,一切阴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渣!
***
“牛先生,这局势有些不妙啊!秦牧竟然出动禁卫军,如此粗暴的驱散数千举子。连黄道周、刘宗周等人都直接押入刑部大狱,这场风波竟然就这么平息了。这......”
“前几次读书人请愿,秦牧都极为克制,这次一反常态,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不过恩主也不必着急,我细细想来,目前秦牧的反应,恰恰印证了他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信心,已经乱了分寸了。”
“牛先生,这万一秦牧真没有病呢?”
“不会,不会的。如果秦牧清楚是恩主在背后推动这一切,必定会第一时间派兵来围,现在没有兵围恩主府第。说明秦牧还不清楚是恩主在操控其事。
纵观秦牧以往的行事,可以确定他是个是非常自信,且隐忍之人。如果他没有病重,在摸清事情的脉络之前,他绝对不会如此草率行事。
这次他不由分说出动禁军粗暴的驱散数千举人,押带着者入狱,调动大军入城戒严,恰恰说明他没有以往的自信有耐心了。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所以急于扫清一切威胁到秦家帝位传承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为何这次行事一反常态。”
“牛先生,会不会秦牧相信李过就是幕后推手了,他觉得已经摸清了事情的底细,所以先发制人。”
“不,秦牧能有今日,恩主万不可小瞧之,江阴行刺太子之事,乍看起来天衣无缝,但秦牧只要回头想想李过的反应,就能猜出这其中还有端倪。
恩主请想,如果是李过派人行刺太子,事前他一定做了周密的布置,但现在李过进退失据,岂是事前做了周密布置的样子?象秦牧这样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那他为何还要在第一时间兵围李过府上?”
“男女之间,破镜可以重圆。君臣之间一但有了猜忌,向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次刺杀太子之事,秦牧或许能猜到不是李过所为,但死无对证。反过来,李过会相信秦牧不会以此加罪于他吗?
秦牧对李过,本来就戒心重重,李过的右军大都督之职,不过是虚有其名,出了这样的事,双方都是猜疑不定,加上秦牧急于扫清对秦家帝位传承有威胁之人,对李过先发制人实在情理之中。”
“那接下来.........”
“接下来恩主就等着瞧吧,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免不了要人头滚滚落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南京城里的开国勋贵,这次恐怕没有几个能够幸免,秦业太小了,若不血洗一遍,秦牧岂能放心得下?
而这正是咱们需要的,到时开国元勋人人自危,李过之事又牵涉大批大顺朝的文官武将,我们只要不断散布秦牧病危的消息,这些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再加上边境上一乱,刚刚建立起来的大秦王朝,顷刻之间就会烽烟四起,分崩离析。
不过秦牧也不是易予之辈,象李过这种被迫出头的人,一定讨不了好去,恩主乃真龙降世,这一点绝对不会错,否则卑下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提着脑袋追随恩主。
恩主只要耐心等待,时机一到,再打出鲁王朱以海的旗号,里应外合,先取江南半壁,整个天下便可放眼一望了。”
纵观历史,多数起事争夺天下的人,起初多是受人怂恿,唐之李渊受刘文静、斐寂等人怂恿,明之朱棣受道衍和尚怂恿,诸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这世上,有些人就是不甘寂寞,唯恐天下不乱。
这幽深的内宅的私室之中,这位牛丞相就是典型的例子,只见他以三寸不烂之舌不停的鼓动着,而他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加上本身确实很有才,处处分析得合情合理,以至受他怂恿之人,野心彭胀,真道帝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