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明扬天下>第311章 利益分配

******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统一全国的战争是靠君主亲自领兵打下来的,因为中国太大了,绝对不是靠一个人,一场战争就能解决的。

作为君主,如果专注于一场战争之中,就必然会因小失大,难以着眼全局。

要统一全国,必须要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君主的统合之下负责具体的征战,这样君主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解决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而世间所谓的名将,都是在一场场战争中锤炼出来的,远的不比,就看朱元璋手下的一群将领,原先多数都是泥腿子,无不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锤炼,才成为能征善战的名将。象赵括那样的名将,要不得。

现在,秦牧渐渐将指挥作战的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将领,就连安庆城的攻坚战,他也交给了刘猛,自己很少插手具体战场指挥;

城下打得如火如荼,双方伤亡惨重,秦牧仍忍住强烈的冲动,没有去干涉刘猛的指挥权。

江东的蒙轲将白花花的银子抬到两军阵前,诱使图赖手下的绿营兵投降,此事给了秦牧非常大的感触。

从这件事情上,秦牧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拿银子成功诱使几十人绿营兵投降那么简单,他看到的是利益的巨大能量。

它可以使敌人变成听话的手下,可以使贞节烈妇变成淫妇,可以使高官变成木偶,可以使野鬼帮着推磨。

秦牧经营湖广江西才两年,称王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因为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群体;

他分田分地,使下层百姓得利,使军人得利。

他兴建州学县学,扩大生员招收规模,出钱供养,使读书人得利;

他扶助工商,使商人和手工业者得利;

至于各地的官员。当初多是由秦牧临时任命,这更是最大的获利群体。

所以秦牧称王,这些人都支持,就算他没有大义之名,这些人也一定会支持;

对于多数人来说,自己的利益就是大义。

因此,大义名分固然重要,它可以使别人口服,不至于被人说三道四;但利益分配更重要,它可以使人心服。甘心情愿的跟你走。

由此引申开去。秦牧想了很多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能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如果你答是因为秦始皇雄才大略,那么你只看到了表层。

秦国能统一天下。从商鞅变法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换个人来做皇帝,只要不犯傻,迟早也能统一天下。

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新的专制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使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

同时他的军功制度改革使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天下。

归根结底一句话,商鞅的变法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秦国多数人的利益均衡。

所以赳赳老秦。敢于死战,敢于死战的军队,往往就是能战死别人的军队。

现在,秦牧手下的军队为什么战斗力比较强,除了严格的训练之外,关键之处也就在于秦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每个士兵的利益。

但是,以前兵寡地窄,秦牧可以从江南圈钱来保证辖下军民的利益,现在随着战争不断推进,地盘不断的扩大,需要的兵员逐渐增多,再不可能通过以前那种圈钱的手段来保证辖下军民的利益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些看似空洞的口号,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究其原因,这些口号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再分配的许诺。

这些口号的提出,使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获利的可能,所以有很多人投奔喊出这些口号的人。

秦牧也有自己的口号,那就是驱逐鞑虏,复我衣冠。

但这个口号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次层的东西,他的理论依据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是抓住了中华传统中的“孝”字来做文章,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切实的利益分配问题。

从蒙轲抬银子诱敌归降一事,秦牧深感光是提出“驱逐鞑虏,复我衣冠”的口号还不行,因为这样的口号唐王、鲁王也可以提出。

必须象商鞅那样,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政策,以保证秦国步步壮大,以取得更多人的支持。

此事对秦牧来说,比眼前的战争更重要,眼前的战争可以交给手下的将领,但制度的完善必须由他亲自参与规划,否则就难以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均衡。

秦牧让李式去传司马安和顾君恩两人,准备先在小范围内讨论一下,以免影响到眼下的战事。

要解决这样重大的课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必须要有足够耐心,反复讨论,步步完善。

司马安和顾君恩两人还没到,大帐外红影一闪,红娘子先闯了进来,看到秦牧正在歪着脑袋“发呆”,这匹胭脂马顿时浮上一脸鄙视的神色。

“外面打得如火如荼,你倒清闲自在,跟个没事的人似的,在这儿歪着脑袋流口水.......”

“我流口水了吗?”秦牧连忙一抹嘴角,“口水在哪?你竟敢当污蔑本王......”

红娘子见他真的去抹嘴角,忍不住发出几声娇笑,随即神态一整,继续控诉道:“对手下士兵的生死不闻不问,有你这样的主帅吗.......


状态提示:第311章 利益分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