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明扬天下>第904章 盛宴开始了

******

秦牧修《秦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史为证,以说明他继承始皇帝法统的正当性。因此这部《秦史》不光是有先秦的部分,还延续到他这七十三代孙再次崛起的过程。

用一部《秦史》把先秦与现在的大秦连结起来,这还是杨芷给秦牧的灵感。以前他在很多场合,声称自己继承的是始皇帝的法统,但那总是缺少说服力,有一部《秦史》作为连结,那就名正言顺了。

历朝历代,总一立国就赶紧给前代修史,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要通过史书来否定前朝,同时证明自己得天下的合理性。

这样的情事在后世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却是最行之有效、最容易得到天下人认同的办法,因此各朝才这么热衷于修史。

当然,这部《秦史》一开始就标明,这只是上部。至于下部什么时候修,那就是后世君主的事了。

秦牧急于修这部《秦史》,除了要给自己正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给先秦的法治正名。

先秦法治,一千多年来饱受诟病。而秦牧来自后世,自然清楚,历史的车轮最终还是要向法制社会转变。

没有法制的约束,除了社会秩序难以保障之外,国家的权力被滥用,也常常是导致亡国的原因之一。

秦牧要推动司法改革,这本身就是要推动大秦慢慢向法制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性步骤。最终要进入法制社会,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要推动改革,就有必要先给“秦法”正名。在独尊儒家的这一千多年中,法家蒙受了太多不公平的诟病。

是以非常有必要修一部《秦史》,纠正以前对法家不公平的看法。

在决定修《秦史》之时,秦牧就向黄道周等人强调,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秦法。如此他还不放心。经常召黄道周、刘宗周、傅青主三人来询问进度;

关于秦法的部分,有时因为观点不同,黄道周三个又臭又硬的家伙,不惜与秦牧争得面红耳赤。

秦牧除了摆事实说道理外,不管三人反应多么激烈,从不以此加罪三人。

如果秦牧一向是个软弱的人。那另当别论。但实际上他这个的皇狄幌蚯坑玻黄道周等人甚至做好了被贬官的准备。

然而在这件事上,秦牧却始终坚守不以言语及罪的底线,不以皇帝的权威强行施压,而是苦口婆心的跟他们三个人一条一条辩论。

黄道周三人嘴上虽然不服软。但面对皇帝这种态度,心中却暗暗感动。

秦牧其实可以撤掉他们三个人,另换别人来修史,但这样一来,修出来的《秦史》便没有多少说服力了。

就象元代的脱脱不花等人,以马背为生,刚学会拿笔,就来主持修的《宋史》。这自然饱受争论。

朱棣后来修《永乐大典》时,还特意让人重新编撰了《宋会要辑稿》。史家公认,永乐朝的《宋会要辑稿》要比脱脱不花等人修的《宋史》更符合史实。更有说服力。

因此随便换人来修《秦史》这是不可行的,秦牧也只能和他们一次次的争辩,为秦法正名了。

除了《秦史》,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纸质龙币的发行,这天在朝会上经众臣合议。通过发行三百万龙币的决定后。秦牧隆而重之,由太常寺奏乐。带着朝中文武百官,出大秦门。前往天坛祭天。

感谢上天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因此大秦需要更多的货币才够流通,经皇帝与七品以上的京官一起合论,通过增发三百万龙币的决议,特来祷告苍天。

这件事被搞得隆重而神圣,秦牧本意是想将此事上升到神圣的高度,以制约后世君主乱印纸币。但没想到却因此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百姓对新发行的纸质龙币认同度非常高。

这可是皇帝带百官亲自到天坛祷告上天,得到上天允许后才发行的货币,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滥发的。有感于此,百姓对纸质龙币的信誉自然放心多了。

再加上这两三年来,朝廷力挺宝抄不贬值,因此三百万纸质龙币发行之后,很受百姓欢迎,再也没有出现象当初发行大秦宝钞那时民众拒收的事情。

而朝中官员也很识趣,没有谁因此立即提议加印纸币,谁敢上这样的奏章,秦牧非把他贬到北海去放羊不可。

对各级州县的同知、县丞的司法培训,开始在全国各个行省全面展开,这件事不能搞试点,一试必定出问题。

因此不管地方官员有什么异义,秦牧看准了,就一力推行下去。

与此同时,西南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朝中官员的注意力,捷报不断传来,尤其是崔锋进展十分迅速,把秦牧担心的朱三太子一下子赶到洞吾国去了;

如此一平,别说他是未经证实的皇子了,就算是朱由榔那种正式登基过的皇帝,流亡到国外后,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弱,这让秦牧暗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等着看海陆两军狠狠地胖揍洞吾和交趾了。

对于这场战争,秦牧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并不指望海陆两军短期内就能全面平定整个中南半岛。

因此这次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杀入中南半岛能占就占,若是条件不成熟,就象当初满清入关一样,进行一种掠夺式的战争,从财富的人口,能掠夺多少就掠夺多少,甚至把整个中南半岛弄得荒无人烟也没关系。

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除了留一部


状态提示:第904章 盛宴开始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