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限制级末日症候>1953 统治局的过去2

统治局的行动被当局掩盖,但并不代表他人无法获知半点信息。23u更新最快它们追寻自身文明发展的源头,这一行动在当时若是公布出来,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哪怕仅仅是小道消息,也已经让人浮想联翩。“莎”记得很清楚,在当时,她身边的人对这些小道消息有着极度的狂热,无不试图切身地参与进去,然而,就她所知,仅仅是知道小道消息的这些人,无论是研究院还是安全卫士,都没有一个能够得到更确切的消息,更不用说参与进去了。

时间、地点、方式……包括那些为了行动而调度的资源,在某个权限以下都无法查询,甚至没有查询的渠道。统治局的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高度机密,比如今的外来者的那些神秘组织更加显得神秘,没有人清楚统治局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的特点又是什么,资源从细面八方汇聚到总部,重要的行动人员从总部分散到四面八方,整个过程都被安全网络和生活管理系统在极大程度上屏蔽了关键数据。

统治局想要不让其他人知道一些事情的具体情况,他人就很难想象它们到底会用怎样的方式,在那些常用而稳定的灰雾技术之外,又到底有哪些灰雾技术,可以做到怎样的事情。

灰粒子的研究和应用,直到统治局覆灭为止,都是高度机密,其等级甚至超过了安全网络所能囊括的等级。

最初猜想统治局的覆灭时,“莎”当然不可能放过种种从研究层面来说拥有重要暗示意义的小道消息,哪怕已经没有证据证明它的正确,但是,这种猜想在一些地方卡壳在深入灰粒子的本质和源头时,出现试验事故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到底是怎样的试验事故却又不是基层人员可以了解。如今,“莎”成为了“瓦尔普吉斯之夜”这么一种“有意识的临时数据对冲空间”形态,其对灰雾的性质和临时数据对冲空间关系又有了极为深入的了解。再次回头考虑当年卡壳的问题,“莎”几乎是有着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结论:灰雾可以滋生有意识的恶魔,就连临时数据对冲空间也可以是有意识的,那么,灰粒子的本质和源头是一个有意识之物,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

假设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统治局对灰粒子的探寻就如同盗窃一样。不过,正因为统治局已经发展出极为高深的灰雾技术,倘若算是盗窃,那么,也必然是一个深入到主人家的窃贼。那个身为灰粒子本质和源头的持有者的有意识之物,真的对这种行动没有任何顾忌和遮掩的行为毫不知情吗?当统治局还在懵懂地利用灰雾时,就意味着灰雾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么,灰雾的主人真的对这个世界毫无干涉能力吗?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有意识之物,位于灰雾的本质和源头,那么,所有充斥着灰雾的地方都是其游乐场,所有基于灰雾所产生的技术和力量,都是其已知之事,才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统治局探求灰粒子的本质和源头之前,从来都没有消息说过,这样的有意识之物是存在的。这就意味着,对方要不就是真没出现,没关注统治局的行为,要不就是有意识地隐藏起来了。

在这些假设中,统治局的覆灭似乎近乎必然。但是,往更恶意的角度去猜测,假如这个有意识之物真的是刻意在统治局成长起来之前遮掩了自身的存在痕迹,那么,最初灰雾来到这个世界假设其并非这个世界自然生成之物究竟是不是同样为对方的刻意而为呢?

假若“灰雾之主”暂且这么指代从头到尾设计了“统治局的崛起和覆灭”的剧本,是真真正正的黑幕,那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目的呢?它若是有意识的,那么,它的意识形态又是怎样的呢?它又是置身于何处,是怎样的生命形态呢?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莎”,直到外来者开始活跃起来,关于“末日真理教试图召唤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之类的情报流入,“莎”才在仿佛偶然的情况下,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和“灰雾之主”联系起来。

两者是否为同一个东西?“莎”在亲眼见证其之前,根本无法确定,但是,倘若它真的出现,让真相大白,自己又是否可以在真相中存活下来呢?她已经渐渐开始觉得,当年的统治局,如今的末日真理教,乃至于自己,都向着一个确定但未知的方向航行得太远了,这些真相本来就是有危险的,而探寻它的行为本身将会导致自身的灭亡,因为,在面对那未知之事物时,限度和进度都不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也无法奢求对方按照己方的节奏,束手待擒。

如今所有的事物都在围绕一个相似的未知的模糊却狰狞的源头转动,“莎”无力让远航的船只停下,只能随波逐流。

她仿佛可以在一个宏大而模糊的层面上,理解如今所发生的一切事态的必然性,也因此同时拥有某种强烈的预感。

这个预感,在义体高川和近江这两个外来者都在一个恍惚的状态,说出那非人的声音时,一下子就变得更加清晰了。

“莎”觉得,这些外来者的情况,很可能就是那个东西的喻示。这是一个征兆,一种已经确认的结果,在听到声音时,或许已经有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不由得想:统治局当年是否也听过这个声音呢?像是像是“cokeza”和“kesuen”的声音。

近江的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莎”不太看得明白,如要深入


状态提示:1953 统治局的过去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