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着为文抄采风的名头,可以公开收集各种消息来源,再搭配脚递社那头的人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的情报来源和渠道。
领头的是讲谈社的前外联主事,我在京学的别期同年谢徵,字明弦,相比第五平他们那群因为外来户身份的局限,只能侧重于市井平民之类的社会底层,他们更多是侧重于,利用同年和师生关系编织起来,社会中上层的渠道。
当然,
真正的情报工作,那是相当枯燥无趣的,其中也包括了亢长寂寞的潜伏和待机,以及浩瀚如海的咨询收集和分析。
那种俊男美女豪车美宅在社交场合的勾心斗角,或是凭借高科技上天入地,突破重重封锁来破除安全防患和解密机关什么的,永远只是影视题材刻意夸大的极少数个例,
而且还是建立海量普通消息的分类判研中,找出些许蛛丝马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确定方向,进行具体归类,汇总,推演,最后才构成一条有价值情报的雏形。
若干的大房间里,一群人在各自位置上对着厚厚的故纸堆,进行剪报,或是拆信,才是大多数情报部门最多见的常态。
虽然对我来说,这些东西都未免有些遥远,但是从历年刊发的文抄里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不论古今中外,所谓的官方体都是不可免一些假大空的东西。
但一些定式语言用的多了,也不可避免的留下某种规律和套路,然后从中泄漏出某些卯端和态度,比如从文抄上历年的气候收成,赋税徭役的征集情况,上层的人事调动,来间接推测南朝战争准备的大致概况。
虽然军事调动是保密的,但是从上层的人事变化,相应的履历和出身背景中,依旧可以看粗某些卯端和倾向性来。
这也是当年论坛键盘政治局众,最喜欢做的演绎法游戏之一。当然凡是皆有概率,我们或许选的只是那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而已。
这也是那个“我”,最终经营做大讲谈社的基本手段之一。检查人员和配备,安排他们的工作方向,花了我不少时间。然后一个消息,让我匆忙结束了剩下的日程。
丹西经制兼安远都部署高宠回来了,我只来得及赶到码头,在专用的军邮船靠岸前,和其他一些关系人等一起站到堤岸上,
这是比我回来还要冷清和寒酸的场面,迎接他的只有枢密院的寥寥几个身影,以及被戒严和情场的外围,连亲兵都被拦了下来,只有他只身一人,在监护下坐进可有专属铭记的马车里。
我只能站在堤岸上,等经过的时候,用意外的目光,交换几下眼神,算是某种鼓励和支持。
如今的朝中风声有些不好,因为据陈夫人那头说,其实是上层有人打算让他,来为港城兵变的前后因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我能够站在这里迎接他。不过是因为我在其中发挥的某种作用,就是那场协助海兵队的武装搜索,让他多出了几位颇有身份的临时盟友和见证人而已。
踏着晚风,我回到家中的时候,也就是华灯初上,看着在庭院里纳凉,谈笑风生,握手言欢的阿璐和谜样生物,我不由感叹,小女孩儿的心思,真是难懂啊。
抱头蹲却起身过来,将门房里留下几封手书和口信,交待给了我,主要是我约谈过的那几批生员的回复和投贴,就算事后领有打算,没有应承下来,也多少表示了某种委婉的谢意。
最后却是一个口信,我在年会上一面之缘的杜士仪,已经被开革除籍了,据说本来应该是让他主动请辞,存留点体面的,但是因为某位次座误会了我某种意思,结果他就被处以更严厉的结果,直接扫地出门了。
虽然是个天大的误会,这样的话,我似乎可以考虑,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