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地有些怀疑,会不会,原本这戊己校尉的位置,窦固本来是打算让其嫡系的这名窦威来接手的。只不过,也不知为何,主帅窦固又临时变了主意,最终决定由自家大人耿恭来出任此番留守西域的戊己校尉。。。

或许,是不想让朝廷觉得自己委任自家部曲、引起不必要的非议和猜疑?

又或者,是看中了自家大人出身耿家的家世?

但无论如何,如果此番任命的背后真是如二人所想的话,眼见自己理应得到的升迁机会,被人半路截走、且还要屈居其下,在这位新任司马窦威的心中,又是否会对夺了其校尉位置的自家大人心存。。。?

而这时,还不待耿毅和耿乐二人继续想下去,在介绍了这两位新任司马与主簿的大致情况后,耿恭又转过头来,指了指刚刚入帐的耿毅和耿乐二人道:

“这刚刚进帐的耿毅和耿乐两人,虽然年轻,但已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贴身侍从。此番远征,本将就连他二人一并自京城洛阳带了来,历练历练。喂,你二人还愣着干什么,还不速速拜见窦司马与窦主簿?”

一听这话,方才还有些没有回过神来的耿毅和耿乐两人,方才立刻向侧首处新到任的司马窦威与随军主簿窦齐二人行礼。

窦威与窦齐二人也随即或微微颔首、或稍稍欠身,以示还礼,算是打过了招呼。

只是,还礼之时,新任司马窦威虽只是颔首点了点头,但其锐利的目光中,或许谈不上十分的和善,倒也不是特别的冷漠,至少算不上是什么敌意。而另外那名主簿窦齐,尽管回礼显得正式不少,但是表面之下的目光深处,却总让人感觉到几分莫名的冷漠与倨傲。。。

同时,也正是这隐约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高傲态度,仿佛触动了耿毅和耿乐心中的某根弦一般。一瞬间,二人几乎便不约而同地相当肯定,这几日中,自己一定是在什么地方曾见过此人!只是,思来想去,二人却一时都想不起来,到底是在哪里见过这个让人不由自主就感到反感的讨厌家伙。。。

“耿大人,关于刚刚说到的补员之事。。。”而这时,新任司马窦威又将话题移回了似乎是耿毅二人进帐前正与耿恭商量的事情上来,“除了末将带来的麾下这三百一十四将士外,目前计划随我等驻扎金蒲城的戍守汉军,尚缺员三百四十七名。不知耿大人的打算是。。。?”

一听此言,这新任司马窦威,似乎倒是个十足的一丝不苟之人。与自家大人谈论时的语气和态度上,虽然依旧谈不上亲近,但也不卑不亢、举止得当。

而听窦威问及此事,耿恭也是眉头微皱,慢慢点了点头,略显忧心地缓缓说道:

“此番戍守西域,事关重大,关乎我大汉在西域站稳脚跟、牵制匈奴的战略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一切都必须慎重,不可马虎。所谓兵不贵多而贵精,戍守士卒的选择,更是尤为重要。”

说到此处,耿恭顿了顿,而后索性站起身来,一边踱着步,一边继续说着:

“虽说都尉大人已有明确表示,我军缺额的部分,可从此番远征的各军中征募挑选,甚至不吝重金。以我所料,征募到所缺的这三百多人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目前最为缺乏的,却是与匈奴人有过交战经验之将士,或至少是久经战场之兵。退一步讲,即便不能做到士卒人人皆有经验,队率、什长等军中筋骨,亦必须严格甄选经验丰富之士担任。唯有如此,若日后遭遇强敌,方可临危不乱、有望一战!”

耿恭的一番话说完,那新任司马窦威的脸上,似乎暗暗有些诧异之色,不禁又再度仔细打量了一番自己面前这无论带兵资历、年龄经验都不及自己,甚至就连个头都略低于自己的新任上司,而后,面色间仿佛微微有所变化,话也似乎多了起来,只见其重重地点了点头道:

“耿大人所言极是。不愧是名门之后,看来,我家都尉大人果然是目光如炬、眼光独到。末将对于此番都尉大人选派人马留驻西域,也是同样的看法。西域虽偏远,今后却必将是我大汉与匈奴激烈争夺的要害所在,此番征募驻守此地的缺额士卒,便尤为关键。贪生怕死、或对匈奴心存畏惧之辈,可谓宁缺毋滥。末将此番带来的这三百余人,就皆已经过末将精挑细选,均不乏大战经验,足可以一当十!而尚缺额的部分,普通士卒可从各军征募挑选,至于其中的队率、什长、甚至是伍长,大人何不从前番统领的护粮队中遴选征募?虽说护粮队这些临时征召来的乡下汉子们,未必比得过朝廷的精锐,可根据末将昨日耳闻,听说一支千人左右的匈奴骑兵曾试图偷袭我军粮秣,却被耿大人以三百余护粮队士卒将其击退。以此而观,这批护粮队的士卒亦足堪重任。尽管可能历经昨日一战后有所伤亡减员,但若只是补充为队率、什长等,末将料想有三四十人便足矣。何不从护粮队中直接挑选、而后补充为缺额部分的队率、什长等?若有这些死战得生的勇士在军中,必可打消其余士卒心中多年来对匈奴的疑惧之心,一振我戍守军全体将士的士气!”

听完新任司马窦威略显激动的这番话,耿毅和耿乐二人不禁对其又多了几分好印象。无论如何,此人的话倒是十分的中肯,而且句句都说到了关键之处,看得出,的确是在为今后的戍守认真考虑。能有此人作为司马、辅佐自家大人,倒的确是一


状态提示:校尉-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