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民国战神>第022章 :利益冲突

朝霞辉映,秦岭山脉一片明媚的气息,在两当县的一条小路上,一群民团正押着一群土匪走下山。

“快点,别磨蹭。”一名士兵用枪托砸了一下有点不安份的土匪。

只见十几名土匪,被绳子绑成一串。凌晨,民团袭击了这群土匪窝,在手榴弹和刺刀的攻势下,这群还在睡梦中的土匪被打蒙了。

当他们看到是清泉寨民团的时候,大部分土匪都被吓得丧失了抵抗意志。

清泉寨民团这一年来横扫文县、成县、徽县各山头的土匪,其剿匪规模是越来越大,而且多数都是一击即中,少有失手。

这主要在于清泉寨民团在信息上的获取力度比较大,侦察兵四处对各山头的土匪进行持续侦查。同时民团的民众基础良好,有民众提供信息。

出动时,信息保密工作做得好。俏俏出发,然后静静潜伏。碰上易守难攻的地形,那么就埋伏在外面等土匪下来,或者想办法把土匪引下来。碰上地形没那么复杂的地区,则直接围起来攻打,或者凌晨时摸上去。

一年下来,端掉的土匪窝,大大小小的总共有三十多处,击毙土匪五百余人,俘虏土匪上千名。

如此严重的匪患,可见清末的情况有多糟糕。

不过清末时期,很多省份还是没什么土匪的,也就是那些地势平坦的省份,不过民国时就很多了。

而在陇南这种山高林密的地区,则是土匪丛生。

如今清泉寨民团席卷一洲四县,剿匪小队就有八个,每个小队拥有两百人的规模,剿匪作战几乎是遍地开花。碰上小股土匪,一个小队即可清剿,碰上大股土匪则联合作战。

经过清泉寨对土匪的清剿,陇南地区为之一清。村镇受土匪侵扰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就连过路的马帮都很少在陇南地界遭到土匪勒索。

清泉寨的剿匪深受陇南百姓的称赞,那些马帮也非常信任民团。不过民团要剿匪,自然要有不小开销,所以每个村镇每个月上缴一笔练兵军饷,马帮过路时交一点过路费,也是说得不过去的。

钱分摊下去也不多,那些村镇和马帮都能承受,特别是那些马帮,反到感觉很划算。

清泉寨还延伸出了一些组织生产的功能,一年下来,陇南各村镇,都出现了大量的水力机械。

人们加工大米、面粉普遍用上了水力。

清泉寨机器厂还造出了齿轮,从而使各农村都拥有了脚踩的打谷机,改变了此时稻谷脱穗用摔打的方法,大大减轻了收粮时的劳动强度。至于扬谷机,在中国是比较普及的东西,古代就有了。

另外民团在农闲时还会组织村民修桥修路,并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并号召那些地主乡绅捐钱捐物。

修桥修路这是积阴德的公益事业,大部分地主乡绅还是很积极的参与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游戏,你对社会的付出必然有所回报。就像是能量守恒一样,付出与回报也是守恒的。

所以积阴德是仅次于命、运、风水之后,可以极大改变人生的一种行为。

在修路过程中,清泉寨则提供了炸药,极大的提高了修路的效率。同时民团还带头建义仓,每村每镇都出现了义仓,义仓由全村全镇百姓监督,里面都放满了粮食,并每年替换。

民团也开始直接从老百姓手里收购粮食、生猪,特别是收购粮食,让老百姓非常欢迎。

由于明代开始税收变成了收现银,结果老百姓手上没钱,那么官府又催的急,这就让那些奸商有机可趁。夏收、秋收时节,必然压低粮价,并缺斤少两,到后来缺斤少两都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了。

而那些地主因为手上有储备,所以不需要在收粮的时节出售粮食,他们可以把粮食放在仓库里屯着,如果遇到灾年,还可以坐地起价。

清泉寨收购粮食时价钱既公道又不缺斤少两,这顿时把那些粮商们的利益给损害了,但是那些粮商们对清泉寨民团又毫无办法。

人家有人有枪,难道还赤手空拳的和人家拼命不成?

清泉寨现在不缺钱,缺的是储备。因此首先靠各地义仓储备一部分粮食,还不用自己花钱。

另外自己也建了几个大仓库,大量的储备粮食。

之所以要储备粮食,一是人员多了,消耗比较大。除了民团士兵,还有工厂里的工人,以及矿山的矿工,都是需要消耗粮食的。

其中这个年代运输效率较低,加上土匪肆虐,运输时的消耗就比较大了,如果把粮食运到矿山去,那途中得消耗掉不少粮食,又浪费了人力。

如今情况大大改善,首先土匪被剿掉了,不需要人保护粮食,运送人员首先减少了。第二个就是清泉寨在各个能长久开采的金矿都修了路,可以直接用四轮马车对粮食进行运输,速度更快了,运输量也更大,路上所消耗的粮食就变得很少了。

再则,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是相冲突的。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发展起全面的工业体系,首先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前提下要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有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当人口大部分都去搞工业了,那么农业能否养得活那么多人呢?

这也是为什么,工业搞得太大,就会发生饥荒的原因了。工业发展所能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受农业产出制约的。

而军事行动的规模,也是受农业制约的。


状态提示:第022章 :利益冲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