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这样的国家,表面上是为了什么社会主义,实际上却带有民族主义的身影,在民族主义的背后,实际上是统治者为了统治利益,用较为粗暴的模式对民众进行操纵。【百\|度\|搜\|\|更\|新\|最\|快】
这种模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尽管苏联轻工业垃圾了一些,但是起码苏联人在社会紧缺资源上因为贫富差距不是太大,所以在社会紧缺资源上没有什么差距,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但是一旦有什么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要么扼杀,要么妥协。
能威胁到苏联的中华民国,在过去已经和苏联大打出手了,苏联也意识到不可能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中华民国,因此对于能稳定住中华民国的行为都是可以考虑的。
给予中华民国贸易利益,以及在铁矿石方面满足中华民国的需求,对于稳定中华民国这个定时炸弹来说有积极意义,所以列宁等人在经过几天的商议后,随后答应了杨墨川的贸易要求。
杨墨川带领的外交团队随后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新的《中苏贸易协议》。
该协议是配额制的,苏联将在三年内,建立起向中华民国出口2000万吨铁矿石的产能,为此中华民国向苏联提供一批开矿设备。价格则按当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进行定价。
尽管当前的铁矿石国际价格不是很高,开采铁矿石的利润不是很高。但是苏联人工成本地更低。
企业利润中,成本大部分是人工成本。
也就是说,只要出口了,就算是没有利润,只要继续出口,工人起码赚到了工钱,而且还是外汇。
所以这样比较低的价格,对于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依旧是很乐意接受。而且中华民国所需要的铁矿石数额极大。如此大规模的铁矿石出口对于苏联来说更是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苏联可以通过这些铁矿石的大量出口,从而换取到大量外汇。
对于苏联来说,每年2000万吨的铁矿石确实是非常惊人的,以乌克兰的富铁矿的含量,足以冶炼1000万吨钢铁。要知道如今欧洲各国,排名前列的几个国家,英法的钢铁冶炼也没有超过1000万吨,而德国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达到过,战后因为中华民国进口欧洲钢铁,产量已经迅速恢复,但是也就是1500万吨左右的产能。
“中国人的工业规模太可怕了。”列宁对此只能叹息一声,因为苏联长期再向中华民国派遣间谍,所以对于中华民国的工业调查方面也有一些结果,这个亚洲新兴霸主的工业规模远不是公布出来的数据那么简单。
“去年中国人公布出来的钢铁冶炼总量是4000万吨,但实际上,中国人去年冶炼出来的钢铁起码就超过了1亿吨。”托洛茨基有些沮丧的说道,一亿吨啊!那是一亿吨啊!苏联要想追赶上去,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苏联调查的数据依旧有所差距,1921年中华民国实际冶炼的钢铁已经超过了1。5亿吨,钢铁产量已经将近是美国的四倍了。
在人均方面,已经和美国人差不多持平了。尽管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但是美国的钢铁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用的。
而中华民国的钢铁,主要是出口高级钢铁制品,普通钢铁还在进口。
1921年一年时间里,在欧洲进口了上千万吨的钢铁。
当然中华民国还要向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大量钢铁,毕竟那些经济殖民地要发展还是需要钢铁的。
所以在钢铁需求上,随着经济殖民地的不断发展,还是有更大的需求的。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力尽管被中华民国不断剥削,但是他们起码拿到了工钱,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就算是没钱,但是中华民国有钱进行投资,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
这次和苏联又签订了2000万吨的铁矿石贸易协议,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还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是铁矿石的大量贸易需要铁路,一条修到乌克兰的铁路。
这条铁路只要建成,日后入侵乌克兰就非常方便了。俄国那糟糕的交通环境,特别是秋季那泥泞不堪的道路,经常让人感觉要崩溃,装甲师在那样的道路下,一天有时候只能前进二三十公里。
另外就是苏联在与中华民国进行贸易之后,中华民国可以获得较大的贸易利润,毕竟中华民国向苏联出口的是附加值更高的商品,而苏联出口的基本上都是原材料之类的东西,附加值没那么高。
对于苏联来说也是有利益的,首先是苏联可以获得大量的工业设备,尽管那些工业设备都是一些不属于尖端设备的东西,但是却能应用到轻重工业的生产当中。另外苏联可以换取到石油和橡胶等缺乏的物资。
这样一来,能让苏联迅速取得发展。
对此中华民国好似有恃无恐,让苏联人不是很理解。
毕竟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当前外部环境中,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没什么威胁了,唯一的威胁就是苏联。
但是为什么要和苏联合作?让苏联取得发展呢?
实际上中华民国此时已经不把苏联视作是威胁了,而是把苏联视作是一头猎物,一头北极熊而已。
就算是开战,苏联有工业又能如何?
中华民国可不是德国。
德国人都能快速把苏联打得狗吃屎,要不是德国人在战略空军方面的失误,让苏联在乌拉尔山脉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