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日之超级兵王>1034.第1034章 :炮火对射

第三师虽然之前没有配备坦克,但是炮团还是和其他几个师一样,都配备了清一色的75德式克虏伯榴弹炮。

随着三师炮团团长王大牛一声令下,其中一营的十几门克虏伯火炮纷纷开炮,十几发炮弹陆续腾空而起,拖着一道道耀眼的红色火焰划破天空,朝对岸的日军阵地飞落而去。

很快,对岸的日军阵地上,便有一团团红光腾地而起,紧接着便是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开来,最后才是一团团浓烟滚滚升空,直冲云霄。

原本一片平静,看不出端倪的日军阵地,顿时喧嚣起来,一些鬼子伤兵的惨嚎,救援人员的怒骂喝斥交汇响起。

“给我继续炮击,炸死对岸那帮驴日的小鬼子!”炮团的一个营长,举着望远镜把对岸的情况尽收眼底,觉得还不过瘾,下令继续开炮。

十几门克虏伯火炮均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炮击的所有准备,此时得令,立即纷纷拉动了击发绳。

嗵嗵嗵……一阵炮弹出膛的闷响再度响彻开来,十几发被火光包裹着的炮弹以每秒近千米的速度,疾速朝对岸日军阵地再次飞射而去。

很快,日军阵地上又腾起一团团耀眼的火光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紧随其后腾空而起的还有滚滚浓烟,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四方,又有数十名日伪军被当场炸死,炸伤。

前沿遭遇炮火袭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济南城内的日军第10师团司令部,师团长佐佐木到一中将和梅村竹马等人都下意识的认为,这是龙牙纵队要发起进攻的节奏!

梅村竹马当下道:“将军阁下,可以命令我们的炮兵联队连同前沿的炮兵部队,立即给予支那军强有力的炮火反击,我们大日本帝国皇军,岂能在阵仗上输给他们!而且,唯有炮火反制,才能压制住支那军,从而阻止他们从容渡河强攻。”

佐佐木倒一欣然点头:“呦西,参谋长言之有理,马上命令第10炮兵联队开炮,狠狠的还击支那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10师团肩负着整个鲁北地区兼黄河沿线防务,对于日本鬼子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第10师团格外加强配备了两个炮兵联队,单论炮兵实力,其与龙牙第三师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势均力敌。

除此之外,济南的日军还拥有几个战车中队,加上原来师团所配备的骑,炮,辎,工等四个直属联队,第10师团实力比一般的甲种师团都要强大的多。

驻守在黄河铁路大桥前沿的日军为第10师团的第40步兵联队,除此之外,还配有五千伪军,为其左右两翼护卫。

炮兵方面,除了直属师团司令部的第10野炮兵联队外,还有第40步兵联队以及皇协军的几个炮兵中队(营)。

一共也拥有大小火炮近百门,当然,其中能够威胁到对岸龙牙第三师炮团的也只有第10野炮兵联队所装备的75野炮。

其他皇协军和第40步兵联队所辖炮兵大多都是配备70迫击炮这样的短程火炮。

因此,当第10师团司令部的反击命令下达后,真正有能力执行炮火反击命令的也就只有第10炮兵联队的三十六门野炮了。

随着日军炮兵联队长的令旗一挥,早已经准备完毕的日军炮兵纷纷行动起来,下一刻,三十六门火炮相继吐出一团团耀眼的火舌,一发发炮弹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弧线,飞掠过涛涛黄河,恶狠狠的朝北岸砸去。

轰轰轰轰轰轰轰!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随之落在了黄河北岸,霎时间火光四起,一团团浓烟腾地而起。

第3师部署在前线的几个前沿观察哨瞬间被火光和浓烟笼罩,观察哨兵们纷纷抱头卧倒躲避,然而还是有人不幸被流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还没等观察哨兵们喘口气,鬼子第二轮炮击便再次降临,火光中,不断有龙牙观察哨不幸被爆炸击中,掩体下的土木工事被炸成了碎片,漫天飞舞。

一个个哨兵被炸得血肉模糊,壮烈牺牲。

“师长,小鬼子朝他们开炮了,炮火还挺猛,前沿观察哨几乎被摧毁殆尽,哨兵们损失惨重。”齐河县城内,炮团团长王大牛放下前线打来的电话后,立即转身向吴铭汇报道。

“那还特么问什么,给老子全力开炮,干?他娘的!”吴铭声色俱厉的喝斥道。

王大牛连忙挺身应道,转身又亲自给炮团打去了电话,代理他指挥战斗的副团长刚接电话,王大牛便劈头盖脸的道:“师座有令,全力开炮,轰他狗娘养的小鬼子!”

“是!”炮团的副团长轰然应诺,当即挂掉电话转头下令全团所有火炮立即全部开炮,向对岸日军倾泻炮弹。

鬼子的炮火这时已经开始了延伸,都有炮弹陆续砸到位于前沿观察哨后方的出击阵地上了,这里,第三师的两支工兵正协同一个营的作战部队,紧急挖掘修筑临河工事,毕竟如果接下来要进攻的话,出击地点距离河边越近越好。

许多工兵和挖战斗的战士们都被迫躲入还没完善的工事里,连头都不敢抬了,就在这时,己方炮团三个主力炮兵营,将近五十门75克虏伯榴弹炮全部一股脑的陆续开火。

首批炮弹遮天蔽日般飞向对岸日军阵地,很快对岸便有一团团更为耀眼的红光闪现,紧接着就是地动山摇的大爆炸,爆炸过后,一阵浓密的烟尘彻底将整个日军南岸阵地笼罩。

而炮团的炮击并未就此停止,第一轮炮弹刚刚落地爆炸,第二轮齐射再度发出,周而复始,很快,


状态提示:1034.第1034章 :炮火对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