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风雨大宋>第150章 为什么
军力也没见起色。民国的时候,还有比军队的地位更高的?地方的最高长官是督军,后来是各路军阀。中央的最高长官,同样是最大的军阀,一切军管。如此有权有势,而且也确实吸引到了人才,革命军也曾受到广泛尊敬,应该能打了吧?实际还是个笑话。

这一千年一头一尾,恰好是军阀当政的时期,表现也可堪一比。宋朝是打不过北边强敌,南下对付各族叛乱却手到擒来,也曾打到交趾都城之下。民国同样面对强敌被砍瓜切菜,到了南边就横行一时。而这一千年,却是中原军力最弱,武功最不堪的时期。

什么因为崇文抑武,民族精神没有血性,甚至推到几千年的祖宗身上,文化不行,都不过是一个发泄的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掩藏在这些喧嚣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或者不想去翻出来。

如果说社会文化,杜中宵感觉得出来,这个时代的人们,确实不想打仗,甚至是怕打仗。这种思想从上到下,上至帝王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占主流。这跟残酷的五代有关,到了现在,中原一带依然人口不足,到处闲田,战争的惨痛记忆依然存在。晚唐五代一百多年,天下打累了,打怕了,也损失不起那么多人口了。便如一战二战的残酷,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战运动一样。当然中国是例外,被外敌折磨了一千年,一战二战内战与此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见得太多了。

但仅仅是天下厌战,就能导致军力如此衰弱,是说不过去的,必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种原因不只是要从宋朝的军队身上找,还要从后来的明朝军队身上找,延续到后来的军阀和国民党军队身上找。

仅仅说纪律和士气,那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触及到实质。不找到根本原因,最终是削足适履。没有火枪火炮,就去学欧洲的军队,毕竟后人知道了欧洲的历史了吗。但这个年代,欧洲的军队也并不比宋朝的禁军强啊。两军抡圆了列开阵势,能跟禁军正面一战的还真不多。有了火枪火炮,就去学历史上的欧洲军队,什么西班牙方阵、古斯塔夫、大英龙虾兵,拿破仑战法,能学得来了吗。那些国家横行世界的时间还没两汉长呢。

杜中宵没当过兵,对军事不熟,但做事情喜欢追根问底。自己练兵,不是争论说服别人,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现在他听过的、学过的理由,恰恰说服不了自己。

两位钤辖,一位在南边打过仗,一位在北边打过仗,可谓全面了。其实杨畋在荆湖的经验没多大用处,那些蛮族军队,根本就不需要动用禁军,厢军加上壮丁就足以以一当十。主要的,是宋朝为什么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会失败,而且是一败再败。

不问出这个为什么,哪怕杜中宵练出兵来,用先进的兵器和强大得多的国力,最终把契丹和党项打败了,这份胜利能守多少年也还是个未知数。没有了游牧,还有海洋呢,外敌总是存在,而且四面八方。富品中文


状态提示:第150章 为什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