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宰三国>第四十一章 四政

军民分化,使陈平的实际之兵在减少。原本六千之兵,现只有二千之数。

但陈平认定一点,兵不在多,在于精。

张昭的话,再次得到印证。

用粮召集流民,用兵俘虏黄巾,人口可得也。

陈平始终保持爱民爱兵的形象,谨遵张昭的话,在兵车行的路上,吸引了大量的流民。

随着流民的不断加入,虽然粮食在减少,陈平所掌之兵,所御之民,却越来越多。

到达东阳县时,陈平手中的兵已过七千余,流民更是达到了万余。

这本应是意气风发之事,但看到东阳县城的一切后,陈平那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凉。

这就是东阳么。

陈平驻马而立,看着眼前的一切。

首先是城门,那木制的城门,已失去一扇,而另外一扇,则是破了四五个大洞。作为防御最强的城门,现今以成这般模样,看来东阳县,已被黄巾完全攻破。

跨过城门,青石铺成的道路依在,但道路两旁的集市,却再无一人。

丝丝的青烟从房屋的废墟中冒出,黑黑的焦痕印证了以往的繁华。

几只野狗不时从废墟中穿过,叼起一两块碎骨,吃的津津有味。

放眼望去,整个东阳县城,一片衰败与萧条。

陈登口中那繁华的东阳县城,现在变成了这般模样。

黄巾之潮涌过,东阳残破。各小士族与地主,在这黄巾之乱中,就此湮灭。土地沦为无主之物,平民不是加入黄巾,就是成为流民。

战争留下的残酷,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它无法修复,只能重塑。

“推倒重建,所有的尸体全部掩埋,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此刻正是春耕之时,吾等需早日规划,不要误了时令。”

双腿以能站起的张昭,看着残破的东阳,对陈平说出了他的建议。

“现东阳之况,可谓如火如荼。不知子布兄,有何规划乎。”

张昭闻陈平之问,言道。

“仁孝敬天为先,增长人口为要,发展工农为急,土地盐铁为公。”

其一,仁孝敬天为先。

遵循大汉国制,以仁,孝,治理东阳县。而敬天,其实是敬百姓。

民心,就是天心,民意,就是天意。

张昭能将民放在第一位,这让陈平十分感慨,也同时对张昭的内政能力,给与肯定。因为陈平非常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

其二,增长人口为要。

推倒重建,必须增加人口,有了人口,才能发展,才能建设。此乃重中之重也。

其三,发展工农为急。

工,农,二业,可以说是重建东阳的重要保障。

在陈平的强烈要求下,工之业,由张昭为主,墨家胡鞅为辅。

农之业,由农民为主,官家为辅。

这些原本是农民的流民,对于田地,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

陈平绝对相信,只有农民,才能打理好农田。任何外在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四,土地盐铁为公。

将东阳县的土地,除士族地主外,全部归于公家。

施行屯田制,分民屯与军屯,提供农具,种粮。种得粮食,一半归于农民,一半归于官家。

擅开私田者,擅种私田者,一经查出,以公田算。

士族地主捐公家粮者,按捐粮多寡,给与官职和奖赏。

盐,铁,归公家所管。任何东阳县士族,擅自煮私盐,开私矿者,绝不轻饶。

张昭说出的四条内政,全部说到了陈平的心坎里。尤其是第四条,这土地,盐铁,乃经济动脉,必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平发现,张昭提出的这四条内政,可当作发展的总方针了。

陈平握住张昭的手,万分感慨道。

“子布兄,汝真乃齐之管仲也。由此四政,东阳之民,可安也。”

“兄长之策,就是那规划也。子布兄,汝现为东阳县丞,这钱粮及流民分配,皆由汝定。平亦会调吕岱,领一千精兵,辅助子布兄。”

陈平面色诚恳,语气真切,除了分配官员之责外,给了张昭最大的权利。

金全无,粮一千石,这是陈平留给军伍的最基本吃食。

而剩下的所有金,所有粮,全部留给了张昭。

陈平用种种行为,向张昭明示,发展东阳县,我陈平无条件支持。

因为陈平知道,东阳,是他的根据地,也是将来的发家之地,无论如何,都要重建东阳。

与张昭商讨了最重要的四政之后,陈平就率领六千兵,出了县城。

陈平按陶谦部署,在县城通往各乡的要道,进行封锁。

陈平知道,均是流民组成的六千新兵。在没有训练下,不足以派往各乡镇。

只能封锁要道。先护住县城,再层层递进,从乡到村,一步步控制整个东阳县。

至于其他两县,也就是北阳县与阳都县。陈平还没有能力顾及。以东阳的现状看,想必其他两县,也被黄巾攻破矣。

但陈平还是派出二十骑兵,去两县侦查情形。

万一城中的兵卒挡住黄巾,也好接管城防。

自从当了三阳县尉,陈平就有了目标。那就是完全掌控三县之地。清除三县内的所有黄巾。

陈平在封锁要道的同时,将练兵视为重中之重。

陈平谨遵之前的练兵体悟。练兵之眼,兵之耳,兵之速,兵之力。

如遇到小股黄巾或山贼,正好拿来练刀。

军队是打出来的。这句战场名言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四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