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战明末>第一百三十三章:审时度势

第一百三十三章:审时度势

“不打,不大臣方逢年皱眉问道。

“打是要打,但不能够打出后金军的火气来,咱们只是向后金国表示我大明死守疆土的决心……”说到这里,兵部尚书孙承宗转头对天子建议道:“后金,其所求不过是辽东郡,而对于其他的郡,陛下当年一举击溃后金和高句丽现在,高句丽人对亡国一事仍耿耿于怀,屡屡有人密谋作乱,意图复国,而原高句丽国降将山上树下,他借口自保,拥兵自重,虽无明确证据,但微臣并不信任此人……臣以为,不如割让一些远离我大明的城池,让于后金国。”

“高句丽……”明天子的眼神有些挣扎。

见大明天子面露犹豫之色,兵部尚书孙承宗低声劝道:“高句丽地,几乎全暴露在后金国眼皮底下,又与蒙古国接壤,昔日蒙古国虽与高句丽国不合,但终归有个瓦剌、蒙古、高句丽的三国盟约在,陛下联手后金攻灭蒙古国,显然瓦剌王对我大明亦抱有恨意,这些年来,指使蒙古人在高句丽地生事,挑唆高句丽人对我大明的不满,臣以为,不如将高句丽地与蒙古接壤的那些城池割让给后金国,一来可将高句丽人对我大明的不满转嫁于后金,二来,有后金国隔断了瓦剌、蒙古与高句丽地的联系,或可减低两国对高句丽地的挑唆影响。”

“这一点倒是。”内阁大臣黄士俊亦开口道:“高句丽国降将山上树下,仗着大明需仰仗他治理高句丽地,降低高句丽人对我大明的不满,这些年游离于朝廷之外,只晓得每年与兵部讨要军饷与军备,对于手中军权死死不肯放手,尾大不掉,留着他,恐怕日后必成祸害,不如借后金国之手将其铲除……以后金国的国制,他们是容不得非本一族血脉执掌大权的,更何况是军权呢?那山上树下断然不可能会转投后金国。”

“但也有可能会投靠瓦剌国啊。”一人接口说道。

“应该不会。”方逢年闻言摇摇头说道:“昔日山上树下降我大明,逼迫高句丽王退位,早已为高句丽人所不齿,陛下当初使他治理高句丽地,一来是借助他高句丽人的身份,不至于使高句丽民太过于抵触我大明,二来,也是明知此人不可能得到民心。若再次背叛我大明转投瓦剌王,相信瓦剌王也不会信任他。”

诸朝臣们纷纷点头。

一直在旁静静倾听的朱慈烺默默地离开了议事殿,站在殿外的台阶上,唤来了在殿外等候的太监王承恩等人。

“王承恩,你等走一趟去跟我弟慈焕知会一声,他的高手我想……我暂时借来用用。”

他口中的这些人,乃是他的弟弟皇子慈焕身边的武林高手。

“是。”王承恩虽然不解,但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只见朱慈烺稍稍思忖了一下,附耳对王承恩说道:“借来他们等人以后,你等便不要告诉父皇……”说着,他将他的打算跟王承恩细细说来。

“诶?”太监王承恩闻言脸上露出一个错愕而古怪的表情,仿佛已意识到了什么,但又满脸不敢相信地说道:“殿下,您这是……”

“去吧,速去速回。”

“是。”

打发走了王承恩等人,朱慈烺仍旧走回了议事殿,继续坐在旁听的位置上,听着殿内那些大臣商议对策。

他简直难以想象,明明后金国都攻到他明国国内了,可是这帮朝中大臣们,他们居然还想着求和。

是,不可否认,大明的国力的确不如后金国,一旦陷于明、后金战争,就极有可能会招来蒙古国的觊视,这无异于是好不容易赶走了前院的虎,后院却又进来一条狼的局面,与其如此,还不如就……

现在去跟那头猛虎去商量商量,给他一块肉打发,自己留着力气防止其他的事情发生,要是后院的狼扑进来就不好了。

这样想确实是有先见之明,想的是是没错的,可让朱慈烺他为之遗憾的事情是,朝中大臣们居然没有一人认为他们既能打走前院的猛虎,也打过后院的狼。

其实很简单地说,只不过他们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已经沉迷于温柔乡了,他们这些朝臣们缺乏血性,平时帅晒嘴皮子还是有一套的。

打是要打,但是我们却不能打的过分,不能让后金军的火气出来,真他妈的开玩笑……可笑啊,打tmd都打了,像这种为难人的要求,你叫前线的将士们他们怎么弄,一旦开战,那都是下死手的,他们怎么履行这些人的意见呢?

更让朱慈烺感到无语的是,这堂堂兵部尚书自己不但不想着去打,就光他口里的打,只不过是为了边打边和,他竟然是为了求和,他的话只不过是表明自己的立场,表明他忠于大明的心迹罢了。

哎!这就是简单一次军演,就是打一场胜仗,搓一搓后金军的气焰就行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可能打过明国,让他们这些蛮夷得些好处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这就是纯粹的政治手法吗?这不是在误国。

而让朱慈烺不能接受的是,那个兵部尚书孙承宗竟然想一个破点子,他提出先把太平公主嫁到后金国去,这样两方言归于好,不在发生战争,太平公主她作为一个棋子,成为向后金国求和最好的突破口。

对此,朱慈烺只想对那家伙说四个字:去你娘的!

然而朱慈烺他并没有立即发作,因为现在要说服这些殿内的大臣们,不能让自己的妹妹远嫁那么远,而且还是一些虎狼之人,想让这些人出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三章:审时度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