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突击马尼拉(上)

在独立师师指挥部参谋长赵玉和少将看来,伊藤严三郎此举,大是不符合常规,不等加莱山区的战事全部结束,然后,把所有的部队,都压向马尼拉,而是派第十四军匆匆南下,显得过于急躁了些。

在马尼拉一线,可有美菲军十几万人的兵力,日本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难道,伊藤严三郎就不怕他的第十四军,让麦克阿瑟的优势兵力给重创吗?加莱山区和马尼拉,有着十二个小时以上的行军路程。

这就是赵玉和想不通的地方,以麦克阿瑟在马尼拉一线的兵力和部队士气,想要包围和全歼日军第十四军,那是痴心妄想,可趁着日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立足未稳之机,主动出击,在马尼拉外围,狠狠的咬上日本人一口,是完全能做到的,快打快退,然后再撤回防线。

日军第十四军毕竟在局部战场上,是一支孤军突出的部队,在战术操作上,麦克阿瑟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赵玉和不相信,狡猾如狐狸的伊藤严三郎,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危险,所以,他不解,希望师长能解开这个谜团。

唐秋离终于停止了踱步,赵玉和精神一振,期盼的看着他,接到赵玉和这般模样,唐秋离“扑哧”一笑,说道:“玉和,我也判断不出来,伊藤严三郎在搞什么名堂!”[

赵玉和不禁大为泄气,连师长都法判断日军的举动。看来,伊藤这个老鬼子是越来越狡猾了。唐秋离问了一句,“玉和,如果你是麦克阿瑟,面对这样的局面,会如何处置?”

赵玉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回答道:“很简单,利用日军主力部队滞后一天时间的机会,打个时间差,尽出马尼拉防线上的所有兵力。给长途而来,人困马乏的日军第十四军,以狠狠的一击,然后,迅速脱离战场,退回防线坚守。”

“只要不恋战,不被日军纠缠住。这一口下去,最起码能吃掉日军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兵力和火力部署严密,再加上突然的反击,给日军第十四军以重创。都是极有可能的!”

唐秋离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假设的,既然我和你都想到了这一点,伊藤严三郎那个老狐狸,能想不到吗?”

赵玉和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能。这样低级的错误,伊藤严三郎是不会犯的。这也是我大惑不解之处!”

唐秋离继续说道:“问题就来了,既然伊藤明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去做,不妨假设一下,伊藤做出这样决定的条件,一是,加莱山区的美军第三军,很快就会被消灭掉,日军主力与第十四军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不怕麦克阿瑟跳出来,给孤军深入的第十四军当头一棒!”

“相反,伊藤还希望麦克阿瑟尽出马尼拉之兵,主动出击,只要美菲军在没用坚固工事可以依托的野外,被第十四军缠住,随后赶到的日军主力,就会将美菲军包围聚歼在野外,又是一个翻版的加莱山区战役,不惜以一个军为诱饵,也只有伊藤这样疯狂的家伙,。才能做得出来!”

“二是,伊藤对日军第十四军的战斗力和士气,绝对的自信,再有,就是对麦克阿瑟不敢主动出击成竹在胸,或者说,深入了解了美国人的心理,胆怯畏战,第三,就是伊藤严三郎此举,又是一个阴谋或者是圈套,至于具体是什么,从判断!玉和,你倾向于那一点?”

这一次,赵玉和回答的更老实,“师长,三个可能性都有存在的道理,我法取舍,伊藤严三郎在您的手底下,吃过多次亏之后,将一些中国古兵法,用在麦克阿瑟身上,倒是个好学生啊!”最后的一句话,明显带有调侃的味道了。

唐秋离一笑,说道:“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岂是区区倭寇所能掌握其精髓的,既然不知道伊藤严三郎要干什么,那就不费这个脑筋,玉和,命令情报处,严加监视吕宋岛日军和美军的动向,谜底马上就要揭开了!”

正在指挥所属部队,飞快的朝着马尼拉进的日军第十四军司令官,春田佳彦中将,眼睛里,只有马尼拉和十几万美菲律军这块儿大肥肉。脑子里可没有这么多的想法。

春田佳彦中将的进方式,也极为嚣张带着不可一世,他命令所属的所属的一零三、一零四、一零八、一零九共计四个师团,七万多兵力,采取齐头并进,多路突击的方式,沿途不理睬美军小股部队的阻击和骚扰,以最快的速度,务必要在八月十四日凌晨三时整,抵达美军的马尼拉防线外围。

而且,春田司令官的命令里,还有让所有的日军各级指挥官瞠目结舌的一条,“所有的十四军部队,在抵达美军马尼拉防线之后,不做停留和准备,立即攻击美军防线!”

别的先不说,就是十四军的四个师团长,接到命令之后,也惊出了一身白毛汗,倒是不对大日本皇军武士战斗力和士气的怀疑,而是春田司令官的这个命令,怎么看着就疯狂的失去理智,透着玄乎呢?

春田司令官不会不知道吧,在马尼拉周边,美菲军共有十三万多兵力,达到了十四军的一倍左右,以七万之兵,攻击十三万守军,以少击多,这本身就是冒着极大的风险,长途行军十几个小时,士兵们连口气儿都不喘,人困马乏,马上就攻击依托坚固工事防御的十几万美菲军队,跟自杀差不多!

还有攻击前的炮火准备,部队的部署,攻击方向的选择,还有美菲军的部


状态提示: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突击马尼拉(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