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三百八十四章 东南机动兵团的伤亡

朝鲜半岛之战,共分三个战场,一是仁川、二是群山、三是木浦,而重点战场则在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木浦,日本朝鲜驻屯军司令官田中新一大将,舍弃了仁川以北的部队,又将仁川以南的部队,都集中在釜山、光州、木浦方向,看似在东南机动兵团几十万大军三路进攻面前,不得已而为之的收缩策略。

但实际效果是很明显的,釜山至木浦一线的日军兵力,空前雄厚起来,朝鲜驻屯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都集中在这个方向,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守住釜山港口,则背依日本本土,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军,木浦又是田中新一大将,釜山防线的桥头堡,他不拼老命倒是奇怪了。

马朝阳对于这一切,掌握得很清楚,就面前的日军态势而言,釜山至木浦一线,集中了大约二十余万人的兵力,木浦一地,就有六万多日军固守,并且,还可以随时得到光州方向日军的及时增援,因此,马朝阳知道,木浦之战急不得。

从兵力对比上来看,攻击木浦的东南机动兵团为四个旅,再加上海军陆战队的三个旅,七个旅共计十二万人,与日军兵力对比,处于劣势,但田中新一需要防守的要点,不仅仅是木浦一地,还有光州和釜山,因此,能够用在木浦方向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人,这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东南机动兵团参谋部门精心计算过的。

打了一整天,马朝阳指挥的部队,成功的将木浦港口日军防御阵地击穿,迫使日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十几万大军悉数上岸,巩固了滩头阵地。在木浦以西,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

夕阳的余晖下,马朝阳从登陆指挥舰下来,慢步走上木浦海滩,往日洁净的沙滩上,一滩滩的血迹,历历在目,涨潮的海水,不断的将血迹冲刷进大海,海风渐起。却吹不散弥漫的硝烟味儿,海滩上随处可见遍地的弹坑,破碎的枪支,残值断臂,战场上的一切。无不说明,刚才的战斗之激烈程度。

兵团参谋长徐光启上校。从后面追上来。“报告司令官,各部队的伤亡情况,已经统计出来了,第九旅伤亡三千五百余人,其中,阵亡八百七十三人。第十旅伤亡一千三百余人,其中,阵亡四百二十三人,第十一旅伤亡两千二百余人。其中,阵亡三百八十一人,第十二旅伤亡一千七百余人,其中,阵亡三百一十五人。”

“统计下来,我们参与进攻的四个旅,共计伤亡八千七百余人,其中,阵亡一千九百九十二人!三分之二左右的伤亡,都是在抢滩登陆阶段出现的!”说到这里,徐光启的声音,低沉下去,脸上浮现悲色。

马朝阳倒吸一口冷气,没有说话,只是脸颊上的肌肉,在不受控制的抽搐,仅仅是一天的战斗,伤亡就超过了大半个主力旅,近九千人的伤亡,两千人的阵亡,一天之内,伤亡如此巨大,在东南机动兵团的作战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马朝阳的心在滴血,痛得几乎碎裂。

夕阳敛去最后一抹余晖,夜色降临,马朝阳站在海滩上,如同雕塑般,久久不动,晚潮的海水,逐次扑打上来,打湿了的裤脚,徐光启担心的提醒到:“司令官,还是上岸,涨潮了!”

“参谋长,歼灭日军多少兵力?”马朝阳忽然开口问道。

徐光启沉默一下,回答到:“根据各旅统计,歼灭日军大约为一万余人!”

马朝阳长长的叹息一声,“一比一的伤亡比例啊,这还是在掌握制空权,海面上有舰炮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有利条件,我们兵团的伤亡,会大得多,对了,参谋长,为什么第九旅的伤亡会这么大?占了伤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郝家声是怎么搞的?他就是这样指挥打仗的吗?”

马朝阳的声音,有些愤怒了,同时展开两个旅进行抢滩登陆,第十旅伤亡才一千三百余人,唯独第九旅的伤亡如此巨大,这就很不正常了,第九旅旅长郝家声,必须承担责任!

对于这种情况,在战后做伤亡统计的时候,参谋长徐光启亲自到第九旅去了解情况,见司令官因为第九旅出现如此重大的伤亡而愤怒,便解释道:“司令官,第九旅的伤亡,事出有因,按照作战计划,进攻开始的时候,虽然同时展开了两个旅,但因为木浦港口的地形条件所限,实际上,是第九旅发起的第一波次进攻!”

“而第十旅和其后的两个旅,是跟在第九旅后面进攻的,虽然航空兵轰炸机群和舰炮,摧毁了日军全部表面阵地,但是,残存的日军地下工事,还是有不少兵力,因此,第九旅才会有如此巨大的伤亡,我去第九旅了解情况的时候,郝家声旅长也表示,因为部队伤亡过大,愿意承担指挥责任!”

马朝阳还能说什么,他了解郝家声,是个很有能力的指挥官,第九旅出现如此巨大的伤亡,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毕竟,那是他的兵,登陆作战,抢滩阶段出现最大的伤亡,是常规现象,除非,海空火力,全部摧毁了日军的滩头防御阵地,现在看,显然是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不是航空兵轰炸机群亦或是军舰的舰炮不给力,而是日军的地下防御体系,挨过了第一波的轰炸和炮击,第九旅首当其冲的,对上了日军的还击,好在,部队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伤亡,总算拿下了日军的滩头阵地,部队全部上岸之后,接下来,就不会出现这样重大的伤亡了。

马朝阳脚步沉重的走上海滩,身后,


状态提示:第两千三百八十四章 东南机动兵团的伤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