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八百七十五章微妙的平衡

原日军大本营总参谋部次长,石原彦五郎中将,指挥的加强四个师团、两个重炮兵旅团的关东军西线猛进,不但收复了辽东半岛和奉天,还把刘铁汉部队打回了锦州,下一步,应该是收复辽西地区裕仁天皇兴奋,大本营所有的高级将领们兴奋,没想到,石原这家伙这么能打,原来没有发现这样一员战将,是否能取代植田谦吉关东军最高司令官的位置?这样的想法,已经在裕仁天皇和大本营高级将领们内心酝酿。

只有石原彦五郎自己心里清楚,人家支那军队,根本没与自己jo手,皇军部队看似气势汹汹,一路迅速进,实则一点儿便宜都没捞着,别说是消灭多少支那军队,就是支那士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倒是自己的部队,沿途没少吃地雷和炸y,估计减员有两个联队吧?

石原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总觉得这是支那魔鬼唐秋离的一个yn谋,按照道理说,自己的对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还应该是个强悍的对手,可一味的退却,这里面就透着诡异,也不符合华北独立师的作战风格,作为大本营总参谋部的一名重要军官,他很是下一番功夫,研究类似这样的战例,让皇军部队吃大亏的实例还少吗?

石原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不过,不是他指挥的关东军西线部队,而是植田谦吉司令官指挥的在远东地区作战的关东军部队。

植田谦吉指挥包围阿尔谢尼耶夫的部队,猛追铁木辛哥突围部队,可怎么都差着一天多的路程,气急败坏的关东军司令官阁下,命令航空兵部队,轰炸铁木辛哥突围的队伍,用植田谦吉的话说:“给我狠狠炸,一定要把这些可恶的苏联人,留在远东地区。”[

苏军总参谋部早有准备,不惜任何代价,救出铁木辛哥的第二集团军,这是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的命令,谁敢懈怠,日军飞机一l面儿,苏联远东空军部队,立即起飞大批的战斗机,进行拦截。

这是自阿尔谢尼耶夫空战之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空战,空战进行了两天,几百架日本和苏联的飞机,变成了燃烧的火鸟,日本人和苏联人都没有占到绝对的上风,相比较之下,日本航空兵还吃了点儿亏,轰炸机损失的多没有了空中威胁,铁木辛哥突围部队,不受干扰的继续撤退,十一月十三日,远东战局恶化,负责阻击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的关东军第一军部队,在哈巴罗夫斯克以西的阻击防线,在苏联军队猛烈攻击之下,被砸开一道大口子。

关东军第一军司令官高岛大惊失s,慌忙把手里的预备队,投入到堵住突破口的战斗中,可还是难以阻挡h水般涌进的苏联士兵,问题严重了,第一军要面临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在比金河一线,截击铁木辛哥的部队,能否挡住杀红眼的八万多苏联士兵,还是个未知数。

看着地图上,犬牙jo错的红蓝箭头,高岛司令官眼睛发直,这打得叫什么仗,哈巴罗夫斯克正西,保留金斯基的外高加索方面军,拿出拼命的架势,不断的扩大突破口,从乌苏里斯克方向,又杀来铁木辛哥那帮打红眼的部队,在铁木辛哥后面,司令官阁下指挥的十几万部队,又在猛追铁木辛哥。

战场全都lu套了,不过,有一点高岛很清楚,最起码在司令官阁下追击部队,没有到达哈巴罗夫斯克之前,自己的第一军部队,肯定是苏军的馅饼,两面夹击的命运,是跑不掉的,第一军即便是能把保住不被全歼,也会大伤元气,这仗打得叫个lu。

顶住苏联外高加索部队的进攻,堵住铁木辛哥北逃的去路,整个战局,还是在帝国皇军的掌握之中,问题的关键是,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已经拼了老命,阻击防线肯定保不住,哈巴罗夫斯克城里,已经吃了不少苏联人的炮,用不了十个小时,阻击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关键时刻,高岛采取了聪明但是对关东军远东战局不利的措施,放弃阻击防线,收拢在哈巴罗夫斯克一线和在比金河一线的部队,立即南下,与司令官阁下的追击部队迎头对进,先包围铁木辛哥逃跑部队再说。

第一军开始行动之后,高岛才把具体部署,报告给植田谦吉,这种情况下,植田谦吉也没有好办法,虽然高岛采取的措施,极有可看导致铁木辛哥残军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可八万多苏联残兵败将,与第一军三十余万关东军士兵相比,植田谦吉还是知道那头轻重。

没有了关东军部队阻击,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部队,脱枷猛虎一般,迅速穿过哈巴罗夫斯克,连脚步都没有停留,撵着关东军第一军背影,直追下去。

高岛的想法不错,部署也正确,铁木辛哥也不是吃素的,在到达哈巴罗夫斯克以南,比金河以西,锡霍特山脉时,带领部队,突然转向正东方向,与南下压过来的关东军第一军擦肩而过,摆脱迎面相撞的命运,直奔堪察加半岛而去。

铁木辛哥此举,几乎惊掉了植田谦吉和高岛的下巴,他们一直坚定的认为,铁木辛哥的残余部队,只有与前来救援的外高加索方面军会合,才能彻底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哪知道,这个可恶的苏联人,不按常理出牌,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问题还不止这么简单,铁木辛哥此举,又把与苏联堪察加方面军j战的关东军第二军,至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远东战场打成了一团lu麻,关东军第二军成了孤军,面临被苏军两面夹击的命运。

植田


状态提示:第八百七十五章微妙的平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