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历史名人在都市>第三二九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中之一

几道淡蓝色的亮光突兀的从一块大青石上散发出来,紧接着,两辆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庞然大物从那淡蓝色的光芒之中冲了出来。一开始还左右颠簸了两下,但旋即就找到了平衡,然后的行驶路线就开始蔑视那些沟沟坎坎的了。

位于战国中期的这个穿越结界的出口,处在鲁南丘陵地带之中的一座不起眼的山边。四周几乎没有人家,土地也没有人开垦,似乎是荒山野岭一般。但旁边却有一条怎么看都不像是小河的河流南下,看上去这里灌溉的难度也不大。

胡昭从车上下来,对于周围的花井非常满意。同时他也知道,赵宗实一伙人因为担心追兵的到来,而绝对不会安家落户哦。现在的他们,应该是已经逃到了更远的地方。

正好胡昭就可以在这里安心建设星猫集团驻该时空的办事处了。

一起来到这里的一百多名士兵,其实都是刚刚招募起来的新兵蛋子,其中大多数都是辽国统治下的汉人。他们对于宋朝的军事行动并没有采取任何箪食壶浆的犒劳行动。按照他们的想法,那就是谁能让他们吃上饱饭,他们就效忠于谁。而沈宇等人即将成立的大越国,已经开始给他们和家人发放军饷,那可是足额的呦。于是乎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为大越国卖命。

至于跟着一起来的十几名将领,名气最大的也只不过是一个叫做秦翰的太监。什么?没听说过,好吧,那剩下的也就临时不介绍了。

其实这个太监还是可以听说一下的。他应该是史上武力值最高的太监,当然,某些武侠明朝太监不在统计之列。这人就是拿出去单挑,别说当时的几个猛将不敢打包票把他拿下,就是吕布去了,恐怕也得小心一点。

不过宋朝时期的战斗就已经很惨烈了。个人勇武在战争中的决定性成分早就已经比不上三国时期,所以他的光芒在如今的军事历史上被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给淹没了。

宋朝,其实比明朝更盛产高质量的军事太监。宋朝的宦官人数不多,但质量普遍高于其他朝代。鼓捣接卸制造的,兴修水利的,还有我国第一个船坞好像也是个太监弄出来的,不过这一殊荣目前好像还有争议。

至于能够带兵打仗的太监,宋朝也是不少。秦翰是一员猛将,李宪、童贯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据说还有个连珠箭射得非常好的李祥,在当时可以算得上都是皇帝老子的亲信。

只不过秦翰的下场有点惨。年轻的时候太拼命,弄的身上到处都是伤,到了晚年更是哪里都有毛病。加上那时候的宋朝就已经被文官把持,所以对于他的优容也少的可怜。

不过这辈子的秦翰,显然要活出另一番天地来了。比起撑死也就会拉拉弓的高力士,秦翰显然会在几位主公面前得到更多的赏识。

有这十几名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实力不容小觑的将领看压着,士卒们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变乱。更何况穿越来到这里的那个过程,他们已经见识了穿越结界和卡车、太阳能板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早就已经深信这为大越国的君主,一定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这样一来,胡昭的每一个安排,都可以像是如臂使指那样的被贯彻落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暗地里打折扣。

几个将领显然是受过简单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安装培训,一下车之后,就开始忙碌着组装起来。后续还会有一些补给品运到这里来。食物什么的是没必要记者运过来的。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走两步前往穿越社区的食堂就餐,所以五脏庙是不用太担心的。

不过,胡昭和管宁还是很严肃的穿上了全套的,由诸葛亮提供的装备。

首先是**和**。由于是按照野外生存的标准发放的。所以,衣服都是从专门生产这些东西的厂商那里买来的。

现在这样的厂商有很多都为野外生存的爱好者专门制作了这样的衣服。各种运动**、排汗**、抓毛绒衣,都可以在在大型超市、服装店和有关野外生存用品的商店里买到。甚至都不用打听名人集团旗下是不是有这样的公司。

其实他们身上的**,还真就是名人集团旗下一家服装厂商研发生产的。他们在学习了国外一些例子之后,生产了这种导水性极强的**。速干性是这款**最大的特点,听说完全淋湿之后,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基本上变干。这甚至比他们模仿的对象还要快一些。

在户外穿着的**和**,排汗透气的特性都是应当被着重强调的。当然,舒适方面也备受重视。贴身不紧绷的基本要求还是应该达到的。

接下来是保暖衣。他们身处的北半球已经进入了冬季,所以诸葛亮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相应的保暖衣裤。

这款保暖衣被设计成高领款式的,好像是为了专门保护脖子的。另外对于腕关节也有专门的保护。

保暖衣的主体部分在透气性和保暖方面也都做得不错。

而保暖裤最显而易见的特色之一就是,对于脚踝关节的保护十分到位。

这些细节都让管宁和胡昭觉得,她们身上的这些野外用品,恐怕也都是托他们来试用的。等到他们回去之后,诸葛亮肯定不会少了问上一句:“用的怎么样?”

保暖衣裤外面就是外衣了。

外衣一般都采用抗强力拉扯、耐磨性出色的材料做成的。当然,防风、防雨、透气、穿起来灵便、脱下来不占地方也是重要的要求。

显然,胡昭身上


状态提示:第三二九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中之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