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四百零四章 山中老人

东方的酷刑比之西方的酷刑毫不逊色,在花样方面似乎更胜一筹,那几个被活捉的‘菲达伊’虽然是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且不畏惧死亡,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比死更可怕的事情,经过连续不断的审讯,从俘虏的口证实了路逍遥的猜测,他们正是来自于木剌夷的刺客。

俘虏招供他们受教主的派遣分成两队以经商的名义潜入大宋刺杀‘东方之汗’,通过公开的消息他们获知其行驾在洛阳,一番侦察后探知了赵柽的行踪,本计划埋伏在猎场之伏击。但是由于猎场周围防守严密,他们无法潜入,加之赵柽只打了两只鹿便回返营地让他们的计划落空。

伏击失败的刺客们便藏身林,准备待天黑后再撤离另想办法,但是赵柽这时意外出现并发现了他们的藏身之地,猝然之间战斗爆发。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东方之汗’长得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与他们交锋的人之就有要刺杀的目标。这个时代见过皇帝的人并不多,而他们手那张重金收买来的‘东方之汗’的画像与赵柽的相貌差得太远了,怎么看都想剃了胡的关二爷,因为百姓心目的英雄基本都是这模样!

得知皇帝遇刺的消息后,李纲和陈遘两个急忙到东都苑问安,看到皇帝平安无事才松了口气,令人担心的是为了保证刺杀成功,木剌夷共派出了两组刺客,在林出现的只是其一组。皇帝遇刺的原因一时无法查清,当务之急却是要将潜入城的刺客全部肃清。李纲立刻会同洛阳的官员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由其主持大局,展开全面的搜捕,要求不惜代价的将刺客找出来,以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

于是多年未曾关闭的城门落锁,州军连夜出动封锁了码头和交通要道设卡盘查,然后洛阳府的衙役们全部出动开始挨家挨户的大搜全城。重点就是那些来自西域的商人。而各处里正也都接到官府的通知,凡是发现有藏匿的西域人要立即上报,不得有误。

天亮后,平日已经喧闹的洛阳城却是一片肃杀,城门紧闭,商户停业,百姓被勒令留在家。大街上设置了路障,骑兵不断的往来巡逻,如临大敌一般。而此时东都苑的豹将也开始进入苑内,排成横队从四面向间挤压,像篦一般梳理整个东都苑,搜索漏网的刺客。赵柽则在近卫军的护卫下回到了皇城。

赵柽此时很无奈,只因为自己一次不明缘由的遇刺,便将整个洛阳城闹得鸡飞狗跳,而自己则如同被软禁一般的紧闭在皇城之,自己所在的寝宫被内卫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大殿的顶上都布置了枪手,门外由近卫军统领雷振山亲自值更。身边则由是一身戎装的两位皇妃监护,没有她们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寝宫半步。

众人忙里忙外,赵柽却成了最清闲的人,也有时间梳理自己前世对于木剌夷国的所知……

利用宗教反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东汉的张角兄弟创立太平道,明代朱元璋投身明教,清代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还有大宋方腊利用弥勒教起事,都是利用自己的信徒造反。

同样木剌夷国的建国也是一群伊斯兰教什派伊斯玛仪派教士发起的,以反抗塞尔柱人的残暴统治。他们在伊朗西北部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半**的国家性质的组织。塞尔柱人当然不能容忍自己国内组织存在,于是出兵围剿。但是,伊朗西北部地势崎岖,塞尔柱人的多次进攻都被击败了。

于是伊斯玛仪派在伊朗北部里海周围的地区站稳了脚跟。成为伊朗地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与塞尔柱王朝分庭抗礼。木剌夷人占领地盘还是挺大的,有五百里宽,主要集在里海南岸的山上。而且他们夺占、建立的堡塞多集于厄尔布尔士山脉,那里山势陡峭,高峰连绵,这些地势险峻的地方,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崎岖的山地是割据势力的大本营,今天基地组织也像木剌夷人一样,躲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与美国人对抗。

木剌夷人有几百个较大的城堡,据历史记载,“所属山城三百五十”,最有名的是号称“鹰巢”的阿拉穆特堡,这座城堡被占领后成为木剌夷人活动的大本营与核心堡垒。他们依山作寨,凿岩为室,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除了地势险要之外,这个城堡还繁华富足,“储粮甚多,兼有酒蜜”,堡内还藏有无数图书典籍、物档案。

但是这些木剌夷人虽然是以反抗赛尔柱人起家,可他们的反抗采取的不是正当的途径,与今天的基地组织一样专门搞恐怖活动,从事抢劫和暗杀活动,他们的暗杀行为,让周围地区的大人物人人生活在恐怖当,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木剌夷刺客的刀下之鬼,可以说是典型的古代基地恐怖分……

赵柽知晓这个组织可能于前世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金大大’的小说《倚天屠龙记》谢逊转述波斯圣女黛绮丝及波斯明教的历史恩怨的描写,知道了那个波斯明教教主暗杀派的首领‘山老人’霍山。可在赵柽加入特种部队后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个桥段是金大大改编的,与历史上的真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霍山的原型是哈桑?本?萨巴,他创造了伊斯玛仪派。虽说这个教派脱胎于伊斯兰教,却被正统教派视为异端,他们既反对主流的逊尼派,也与其所属什派的其他教派大大有别,因此基本处于秘密组织状态。他本人也并非靠暗杀和劫掠起家,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四章 山中老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