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四百六十一章 敌变我变

面对长春州发生的骚乱,完颜秉德制止不住,也无心制止,他收拾细软带着亲随开了城门向南而部族军本来就是来自各个部族,在仆散忠义的弹压下还能服从命令,现在他不在,监军又弃城而走,这下可好,城中的局势彻底失控,乱兵抢了府库,又开始抢劫城中商户、富户,百姓,一时间火光四起,哭喊声震天。

龙将统制李贡和狮将统制江威在界壕激战开始后便做出向会宁府突击的态势,意在使金国京畿兵团不敢大胆的增援右帅府,迫使仆散忠义不得不动用他掌握的机动兵力出援愈加紧急的界壕防线。而两军便可乘其后方空虚之际攻取长春州,控制东进的道路,同时截断右帅府撤退的道路,将他们围歼于边境地区。

在接到仆散忠义离开泰州的消息后,李贡和江威两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连夜转向杀奔长春州,准备打金军个措手不及。两军皆是骑军机动力强,又有蒙兀人这个地头蛇带路,马不停蹄赶往长春州城。他们以为即使金军主力已经离开,但是留守的金军也会凭坚城和他们打上一场,没想到半路上就接到侦骑报告,城中火光冲天,百姓纷纷逃离,好像是发生了骚乱。

李贡和江威两人一商量觉得有机可乘,决定加快行军速度,途中只做短暂休息,全力赶往长春州城。当两军在天亮时来到城下时,州城四门大开,城上不见一个兵卒。道路上到处是遗落的物品。而城中也是一片狼藉,余焰未熄。除了三三两两还在翻找财物的乱兵,遍地的尸体。难见人踪。

两军入城迅速清剿了残兵,扑灭了大火,抓来几个人一问,才知城中昨天发生的事情,监军完颜秉德已经弃城前往左帅府‘求援’,军队一部分前往泰州寻找元帅,一部分人跟着监军南下,大部分都溃散了。城中百姓在遭到乱兵洗劫后,大部逃出城。剩下的人除了老弱妇孺,便是无处可去的。

如此轻取长春州城,让李贡和江威两人实在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他们一边向都部署府‘报捷’;一边加固城防,收集粮草,准备迎敌。两位主将商议后,由狮将两个旅接手城防,两军大部兵力向西扫荡,相机攻取泰州。切断敌人退路,配合西进兵团完成对金军右帅府的包围……

再说宁边堡壕堑和壕墙被攻破后,克虏军两个步兵旅在炮兵的支援下马上转入对堡垒的攻击。夯土筑成的堡墙在重炮的轰击下一段段的倒塌,臼炮发射的开花弹杀伤堡内的守军。宋军则迅速架起壕桥冲入堡内展开争夺,不到一日宁边堡便被攻陷。完颜余列则率残军退守筑垒区节节抗击,试图堵住缺口。避免界壕防线全面崩溃,同时点燃烽火示警让周围各堡前来救援。并急报仆散忠义速来增援。

攻入堡内的宋军并没有贸然展开猛烈的进攻,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全线推进,放弃了惯用的迂回切割的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火器上的优势。面对层层的土垒宋军将轻型火炮前置,在步兵的掩护下逐步推进,采用实心弹直瞄射击,或是以工兵爆破的方式先摧毁土垒,使金军布置的机关陷阱全部暴露出来,也让埋伏在其后的弓箭手无藏身之地。

宋军这种战术虽然推进缓慢,可是十分有效,他们事先设计的种种机关都难以发挥作用,不过那些土垒倒是能迟滞宋军的进攻。而那些被金军视为勉强可以与宋军火炮对抗的投石机根本难以发挥作用,只要一暴露就会招来宋军猛烈的远程炮火轰击,即便想转移可投石机体积大,又笨重很难移动,结果往往都是化作一堆碎木,并搭上十几条人命。到了最后连完颜余列都对这些玩意儿失去了信心,而士兵们更是敬而远之,免得被殃及池鱼。

完颜余列对于宋军的这种进攻方式一时没有办法,针对其作战方式设置的种种障碍,各类战术似乎没有发挥作用。不但没能给敌军造成重大伤亡而迫其放弃,反倒是自己这一方处处被动,就是想如同过去那样摆开阵势与敌决一死战都难以做到。而他此刻能做的就是用士兵的命添堵缺口,迟滞敌人的进攻,等待援军的到来,却还不知道长春州已经落入宋军之手,援军还在路上徘徊……

…………

仆散忠义出了泰州刚刚走到乐康便有从长春州城逃来的散兵报告:城池丢了,监军逃走了。他听了是大吃一惊,此前担心的是宋军会‘违反’和议从草原借路直扑京城,结果其真得在蒙兀人的带领下进入草原东进。而前方宋军又大举进攻界壕防线,这让他觉得是首尾难顾,好在太师体谅他的难处,从会宁府派出援军拦截,解了燃眉之急。

临行前仆散忠义也曾想过宋军会不会是又玩儿什么把戏,攻打会宁府是假,抄自己的后路是真。但宋军出动重兵从三路攻打界壕,完颜余列是一天一封急报请调增兵,让他是左右为难。可仆散忠义还是等宋军过了纳水深入草原才动身,且给完颜秉德留兵万余守长春州,他琢磨着即使宋军转道攻打,依靠坚城监军也能挺个十天八天的,自己回兵救援也能赶得上,没想到最终其给他来了个不战而逃。

兀术其实还真没看错人,出了这么大事,仆散忠义还是很快镇静下来,展现出为将者的潜质。一番思索后他意识到现在摆在自己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立刻回军收复长春州;二是不管后路被断,继续前行增援。可其中也是有利有弊。

现在回军攻打长春州可以趁其立足未稳发起攻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一章 敌变我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