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奇怪,毕竟如果是碰上硬骨头了,等到你冲上敌方阵地的时候,身边的同伴恐怕也死的差不多了。旁边都是些不认识的家伙,心里想的恐怕也不会是尝试与他们沟通或配合,而是简单的进攻或是撤退。
反过来,国防军这边。自从山东战役之后就已经发现,非但很早以前的线列步兵不适应战场,就连现有的散兵线也有些………至少在对手装备了大量机枪的情况下,单纯的散兵线同样会造成大量伤亡。
而且即便能冲上敌方的阵地,己方的伤亡恐怕也会很大,如此情况下。一些彼此陌生的士兵在没有配合与默契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出全部的作战能力…
于是当时曾经指挥过山东战役的蔡锷、蒋百里还有其他一些将领,便开始针对在山东战役当中发现的一些情况,想出了多种应对的作战战术,并且选出了其中的两种出来。
一种名为‘突击群战术’。一种名为‘小组作战’。
前者同时也可以被称作‘渗透战术’, 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
而其核心思想就是,如非必要,绝对不攻击坚固的工事,即便是碰上了也只会采取绕过等措施,把敌军的炮兵或是指挥部视作优先目标,并截断敌军的交通线和通讯等,简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的扰乱敌军内部…
至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工事,则主要交由后面跟上的大部队负责。
当然,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种‘突击群部队’的装备,也会比较特别。寻常的部队通常只会装备步枪、手枪、刺刀等,了不起就是装备个霰弹枪。
而这种突击群部队,主流的步枪反倒成了次要的装备。非但每个士兵都能装备手枪,且霰弹枪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步枪,另外还有迫击炮和轻机枪等装备,可以说是火力强悍,即便是遇到了敌军的小股部队,也可以十分轻易的就击溃敌军。
不过这种战术目前还在摸索当中,所以并没有实行,也只有在国内,才实验性的组织了几个小部队,就目前来看,成果显示比较显著的,但实际如何还并不清楚,毕竟插入敌军内部的话,危险性实在是太大了,是否使用这种战术国防部方面也在考虑当中。
至于另外一种‘小组作战’战术,则是将每个班都分为多个小组,主要是以3或4个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以步兵班内的班长、副班长和一个小组长作为组长,作战的时候每个小组互相配合,发起攻势时也是以小组为中心作战,与友军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被敌军的机枪命中…
即便是侧翼被敌军射击,由于每个小组之间的间距很大,所以伤亡也会比寻常的散兵线战术小上很多。而且以小组模式作战,彼此之间的配合明显会很默契,攻上敌军阵地之后,也不会出现各干各的情况…
刚刚国防军的新兵在训练场上演示的,就是后一种战术。
不过很明显,旁边的那几个法国人还是更倾向于如今正在使用的散兵线战术,对国防军的小组式作战有些不以为然。
对此蔡锷等人也没有说些什么,但是让他们继续选用散兵线战术,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么做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些…
所以很自然的,这种‘小组作战’的战术,也就成了国防军的标准战术,至于那种‘渗透战术’………尽管国防部方面的意见比较谨慎,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也会成为国防军的一种标准战术…
这两种战术,也将会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国防军的一种标准战术,直到其被更加先进的战术取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