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扩张之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北上(四)
原因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

看着上面的内容。雷?科帕在惊叹于特事局的能力时,却一点也没有怀疑上面的内容究竟是真是假,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相信苏俄会这么做。

因为就在苏俄政府成立后没多久,尽管英法等国并不愿意承认苏俄政府,但是考虑到苏俄在东线的重要性,这几个国家与苏俄之间还是有些联系的。

问题是苏俄刚刚成立。便向协约国提出了一个和平的建议。

最终这个建议被理所当然的给否决了,苏俄政府也因此没有再说些什么,可是在有这么一个前提的情况下,说苏俄正在与德国接触,讨论退出战争的事情,雷?科帕是绝对相信的…

————————————————————

严绍给雷?科帕的情报当然是真实准确的。甚至根本就是苏俄与德国谈判时内容的复印件。对于严绍来说,得到这件东西并不困难,毕竟在国防军北上之前,洛闻英他们与列宁等人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有这么一层掩护。他们可以任意的在圣彼得堡境内发展线人,搜索有用的情报,而这一部分情报,就是当初被洛闻英发展的一些俄共分子提供的——————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无产阶级的,还是有些是因为做不成有产阶级,所以才会选择无产阶级这条道路的…

只是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尽管苏俄的确是在成立之后,便向协约国提出了和平的建议,可是历史上苏俄与德国谈判,却是在12月的3日时,而不是如今的11月初…

彼此之间几乎相差了一个月,会造成这种原因,毫无疑问,就是因为历史的变动,以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的提前…

看着手里的情报,雷?科帕一阵颤抖,因为他很清楚手中的情报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苏俄和德国讲和,那么德国人便可以彻底的无视东线的压力,转而将东线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西线上来,原本在西线正在逐渐转好的局势也很有可能会继续恶化…

而与雷?科帕不同,坐在一旁的严绍却几乎快要吹起了口哨。

好吧,严绍是知道苏俄肯定会签订这么一个条约的,但问题是什么时候签订。虽然严绍很清楚,列宁本人是支持签订这么一个停战协议的,但是在苏俄内部却有不少人拒绝如此,即便是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内的影响力再怎么大,仓促之间也不可能扭转所有人的看法…

最终的结果也比较简单了,就是虽然协议会被签订,但是什么时候签订就很难说了。

没办法,谁叫德国人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一些呢。

事实上在谈判开始,德国便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毫无疑问,这么一个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很难说在近代史上俄国是否签订过比这更苛刻的条约。

如此苛刻的条约,也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历史上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列宁的建议就被否决掉了。

当时赞成人数最多的就是布哈林那一派,其次则是托洛茨基,最后才是列宁——————当然,列宁的15人仅比前者的16人少了一票,但是布哈林的32票,却比两个人加起来的都多。

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列宁的提议再次被否决。

而后是第三次…

可以说。这次的停战协议通过的十分困难…

而后虽然停战协议得到了签订,但苏俄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根据条约内容,苏俄终止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战争状态,苏俄军队全面复员,海军军舰驶回海港并解除武装。苏俄承认芬兰、乌克兰、格鲁吉亚之独立,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苏俄将爱斯特兰、立夫兰、库尔兰、立陶宛、俄属波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而上列各地今后之政治状态,仅德奥二国有权决定,苏俄撤出阿达罕、卡尔斯、巴统等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管。苏俄拆除阿兰群岛上所有防御工事,其未来地位由德奥瑞芬四国共同决定。

同时补充条款中尚规定苏俄需给付德国60亿马克赔款,分五期偿还,但最后付款日期不得超过1918年底——————会比原来多出三十亿,是因为当时托洛茨基拒绝了签订停战协议,结果德国借故发起进攻。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迫于无奈,苏俄也只能重新回到谈判桌,而德国则是趁此机会漫天要价。

在协议签订后,苏俄损失了共126万7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6200万人口,相当于全国44的人口。除此之外还有农产损失33、工业损失54、制糖业损失80、铁矿损失73、煤矿损失75、 财政收入共损失约27...

自然,也有人认为列宁的举措换来了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四章 北上(四)--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