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昊武大帝>第10章 幼时蔡琰 终离洛阳

后二年,太祖觉太学渐衰,遂去洛阳

――《华夏春秋》?《武帝纪》

一年一度的太学考试即将开始了,如今整个太学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孙策周瑜自然也不例外,这太学考试可不仅仅比诗词歌赋,主要的还是儒家五经。对于儒家五经孙策还真不是特别擅长,幸而孙策早早的发现后去恶补了一年多,不过即便如此才算得上初窥门径。虽然对于五经的理解还不深,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孙策还是能从中看出儒家学说的很多的不足以及局限性。

这也难怪,汉朝虽然儒学大盛,但是却也只是承前人之功,更何况在党锢之祸下大批士大夫被抓捕,冤杀。虽然有马融和郑玄的经学之争,但却远远比不上后世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儒家体系。所以孙策在研习这些的时候总是感觉还差些什么,不过自己却也找不出来,更多的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孙策对于接下来的太学考试很是担忧,反观周瑜看起来神清气爽,对于接下来的考试信心满满。

“元常,此次考试后不论结果如何,我便要返回乡里。”董昭依靠在柱子上盯着钟繇。

钟繇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将书放下看向董昭那坚定的眼神,“也罢,在这太学中,却是没有你我发展之处,倒真不如回乡里做些实事。”钟繇赞同了董昭的想法。

“我独自一人在这京中受你关照甚多,这次离去也是感觉自己的仕途难进,不如回乡里做些事好,而元常你在这京中早有盛誉,将来仕途必定大顺,成就一身功名。此时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当董昭知道了钟繇的想法后连连否定着。

钟繇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随后轻轻的抬起额头看向远方。董昭也沿着钟繇的目光看向远处的两个青年才俊――孙策和周瑜。

“那日元常称赞孙策时,我还有些质疑,想不到此子才华横溢倒是远超那周瑜了。”董昭看着两人不住的叹道。

“不过生错了时代,在这宦官干政的时代,就是有通天之才还不是如你我一般在此叹息。”钟繇无奈的叹气,然而又何止是为孙策叹气呢?

钟繇是对的,在这宦官干政,君主昏庸的时代,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历朝历代从不缺少旷世奇才,可是哪一个能遇见圣君,明主?说到底还是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有。可是钟繇只知道时势造英雄,却不知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改变了世界,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是千里马。更何况即将到来的是几百年不遇的大乱世呢,他们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明星,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钟繇没有在这种低沉的状态中沉迷太久,随后转过身体缓缓念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孙策竟能写出如此超脱世俗之句,实在是让我等汗颜呀。公仁,我意已决,其实我早想一走了之了,可是却一直没有这种魄力,我想孙策也不会在这里久居,或许外面更适合我们。”

董昭看着钟繇,便也不加劝阻了,真正的知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不需要什么理由。

……

……

“公子,这是我妹妹蔡琰,她一直崇拜你的诗文。这次却是怎么都要跟我来见你。”何蔓看着身旁的蔡琰无奈的向孙策介绍道。

孙策听到何蔓的介绍显然有些吃惊,孙策两眼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生,实在不敢相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才女蔡文姬。

那蔡琰一脸兴奋的看着孙策道:“孙公子不过比我年长两岁,竟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实在让我钦佩。”

孙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蔡琰,倒是何蔓看到孙策为难的表情对孙策继续介绍道:“妹妹父亲便是家蔡邕,妹妹自幼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孙策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蔡琰不禁笑了起来,能遇见小时候的蔡琰,并且成为蔡琰的偶像这实在是出乎孙策的意料。孙策可不愿意失去和才女交流的机会,连忙想问题考起蔡琰来,不过几番争论之后竟也难占上风,不得不让孙策刮目相看。

而这样一来,旁边的何蔓便插不上话了,一个人有些委屈的跟在两人身后,孙策也察觉到何蔓的表情,回过神来想起还有话要和何蔓说,便扔下了还在思考的蔡琰,拉着何蔓走在前面。

“公子,这次太学应试,不知道你有几层把握通过。”何蔓也看到孙策的细心之处,不过却也不作言语,反而话题一转提起刚过去不久的太学考试。

孙策摇摇头看着正盯着自己的何蔓有些不自然的回道:“这太学成绩实在是难以预测,不过我自认为发挥的还不错,怎么也在半数以上吧。”

“才半数?听闻这次考题有些奇怪,我要不要找父亲帮你一下。”何蔓一脸担忧说道。

孙策听到这话,心里有些暖暖的,一时之间想说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风中夹带着花的芳香,远处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在这画卷般的景色中,两人并排走在桥上,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和那游动的鱼儿,真是说不出的惬意。

孙策似乎很享受这种氛围,此时正眯着眼睛看着眼前有着花容月貌的何蔓。何蔓也迎上了孙策的目光,玉腮微红,嘴唇更凭添了一些美丽。一时间,两人都没了言语,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双方,孙策将面庞向何蔓缓缓靠去,何蔓的手紧紧


状态提示:第10章 幼时蔡琰 终离洛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