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83.扬帆远航的起点(续)

第三位值得一说的,是新任的北地太守。

北地郡作为从秦朝开始便存在于世的西北重镇,曾经经历了很多的故事,但到了东汉,这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中央政府逐渐放弃,哪怕随后几任不甘心的帝王都努力想要将这里重新纳入到自己的管辖范围,但却始终没能如愿。

原本是打算暂时侨置的郡县,最后却成了永久的搬迁。其后不久的东晋王朝也只不过是将这故事继续续写并扩大规模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程度。

但是一只蝴蝶出现了……

好吧,虽然李书实的这种想法多少有些臭屁,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程上有些艰难和曲折,但他还是完成了前几任掌握有整个国家力量的帝王们都没能完成的事情,而且还是在仅仅只拥有并朔两州加上河内河东两郡总面积不足大汉四分之一的情况下。

真的是因为李书实的才华就要比那些精英政治所教导出来的帝王更加优秀么?

对于这种问题李书实只能呵呵一笑,然后感叹上一句:时也命也。

如果此时北面的鲜卑人的领导者是那位名为檀石槐的男人,李书实或许可以凭借手下将领的优秀和本土作战的优势抵御对方的大规模侵袭,但反攻草原什么的只能是白日做梦,更不要说在远离大汉本土的西域地区战胜有着十余万军队的巨大兵团。

可惜,从和连到魁头,鲜卑的共主显然只继承了檀石槐的伟略而没有檀石槐的雄才,处事不公的他们更是一步一步埋下了鲜卑内乱分裂的隐患。

如果起了内讧,就算是十数万大军也如同一盘散沙一般,只能靠数量和重量去压人,但面对更加团结的对手,却只有被对方破土而出各个击破。而并州军恰巧在团结性上要高出鲜卑人很多,至少不论是骄傲的吕布还是傲骨的赵云亦或是明哲保身的贾诩,以李书实为纽带。团结在一颗大脑的思维下,自然能够爆发出更强的力量。

就算是飞熊军和乌孙军,也通过种种手段被团结了起来,不拖后腿的同时还能贡献几分力量。

这就好像官渡之战一般。袁绍军虽强,但内部倾轧严重,甚至还出了许攸这样背叛党国,啊不,是背叛革命。也不对,反正是背叛了袁绍的高级文官,以及张颌、高览这样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的高级将领,自然不是团结一致的曹操军的对手。

什么,你说官渡之战后曹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几千封各种各样的投诚信?

不过那些投诚信中估计很少有曹家班的核心成员,就算鲁肃曾经对孙权说过“众人皆可降,而独主公不可降”这样的话,但其实如周瑜、张昭这样的东吴核心成员真的就能投降么?

或许可以,大不了从头再来。但不得不从头再来的他们又需要多少年熬资历向上爬,可是到头来他们能得到如同在东吴一样的待遇么?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注定无法进入到新政权的核心圈子当中。

一如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中那位被称作是五子良将之一却大部分时间只能做副将的张颌。

所以,齐心协力的曹操军最终击退了心思杂乱勾心斗角的袁绍军,一如某党击败了某国军。

李书实的想法能够被贯彻下去,就算有人反对却因为不再核心决策圈当中而起不到多少风浪,甚至因此而遭到镇压,将那让人眼红的数百年积存吐出。

于是,如今的北地全境,再一次回到了汉人的手中,哪怕在北地境内依然有着大量不愿离开的胡人部落和他们的牧民,但这些人已经必须要遵守并州军所制定的律法不得违抗。

违抗者。死!

而替李书实执行这些律法的,便是新任的北地太守——卫安卫季平。

当年救下来的小孩子如今也已经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小伙子了,这几年被李书实以放养的方式在并州各地担当县长的职务,虽然说不上政绩斐然。但也是从一个手忙假乱的菜鸟逐渐成长为一只稍稍可以被信任的菜鸟。当然,正如李书实对他的评价一样,还是一只菜鸟。

让一只菜鸟去当一地的太守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冒险了呢?

在李书实看来恰恰相反。

卫安或许因为治政的经验不足而显得处理事情上不够老道,可是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他那热情的性格和因为少年时期的遭遇而保佑着的一颗公平公正的心。

让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董卓和那位不知道该算是鲜卑人还是匈奴人的檀石槐。

卫安的热情总是令人无法拒绝,他那公平公正的心让人总是很难从他的处决中挑出太大的毛病。虽说很多时候做事情显得有些毛糙,但具备了这两点,让所有看到他努力工作的人都很容易生出一种“啊,这孩子也不容易啊”的感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拉近。

以致于哪怕有些人故意借着不满来挑事,最终却往往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上,在人民口诛笔伐的汪洋大海中黯然败退乃至于被卫安反将一军。

所以说让卫安来出任北地郡的太守,正是看中了他身上的亲和力和公正性,让他能够稳定北地郡这个受到胡风影响远大于汉人习俗影响的地区,进而让胡汉各民族逐渐和睦。

这样的想法并非异想天开,事实上张奂也好皇甫规也罢,都是个中好手,只不过这两位手中的棒子都不够狡猾,让某些人可以一边吃胡萝卜一边暗地里准备着新的叛乱,而在卫安身后的李书实则


状态提示:83.扬帆远航的起点(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