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70.凯旋而归
原因嘛,自然便是来自于北方越来越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南方的袁绍。

已经有极为可靠的消息证明,在袁绍军和袁绍军突然增多的异族义从的帮助下,公孙瓒已经疲态尽显,看起来就算还能依托坚城抵抗。但却也根本无法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袁绍才会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慷慨的派出了韩莒子和大戟士的豪华午餐组合。

之后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以曹操对于老友的了解,徐州的诸多事情背后怎么可能没有老友的身影呢?夏侯渊那个笨蛋或许还看不出来,但曹操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所谓的“绝密情报”到底从何而来,难道还能是袁术将一切证据主动献上?!

好吧,虽然袁绍这样的举动多少有些令人不快,但曹操这一次却偏偏还要承对方的情。

不过,也因为这些事情,让曹操看到了距离袁绍迈出南下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他若是不提前做出准备,很有可能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距离冀州可谓是近在咫尺的濮阳。必定会成为战争的第一线。

将皇帝放在随时有可能成为战争第一线的濮阳?

御驾亲征是一回事,但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跑不出去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不论是为了皇帝的个人安全考量,还是从整个战略层面考虑,濮阳都不再是皇帝居所,也是曹操军大本营的最佳选择,就算砸锅卖铁。这营造新都的工作也必须立刻提上实施日程。

索性李书实为了申请那些官职和爵位送上了不少供奉和税赋,倒是让曹操可以松口气,若不是洛阳那里各种奇怪的谣言依旧挥之不去,曹操都有种打算跟皇帝提议将皇宫前回洛阳。

到时候袁绍要是想抢夺皇帝,那就要先从李书实经营多年的防线上踏过去。两个诸侯之间的战争,对曹操而言必然是渔翁得利的最好时机,那画面真的不要太美哦~

好吧,这样的梦偶尔做一做还好,但若是当成了现实那可是害人更害己,遗祸无穷。

不但曹操遍寻手下文武,甚至还找李书实研究了好半天——当然不是为了想要知道李书实这个众所周知是什么样的家伙会有什么意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程昱和沮授两位天下闻名的名士,真真是应了那句著名的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经过一番研究,最终得出了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相同的答案——迁都许县。

值得一提的是,能够最终决定迁都许县,三个人可以说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曹操最为信赖的大管家荀彧,新近做出了与之前荀彧相似的举动放弃袁绍投奔曹操的兖州名士董昭董公仁,而最后那个,却是原本并没有被曹操放在心上的李学李书实童鞋。

董昭会投奔曹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感谢袁绍的助攻——董昭是兖州人,他的亲族自然也是兖州豪强,所以其弟董访效力于张邈便也算不得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惜张邈得罪了袁绍,而董昭又因为在巨鹿郡做太守的时候大量查抄与公孙瓒军私通的地方豪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于是一番谗言之下,袁绍便打算找个由头治董昭之罪。

董昭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也许他不擅长在战场上施展各种计策战胜敌人,但是在庙堂之上,他却是一个有着精准眼光且极为擅长保全自己的人,哪怕袁绍仅仅只是有了一点点想法还没有下定决心,可董昭便已经做好了跑路的打算。

于是趁着袁绍还没彻底下定决心的当口,董昭向袁绍要求去见汉帝刘协,为袁绍求取他所需要的官职和封赏。一番巧辩,最终让董昭逃离了袁绍的虎口,成了曹操麾下不起眼的小吏。

之后,耐心等待机会,并最终在这次迁都的决议中,脱颖而出,让曹操注意到了他的才华。

这位对冀州非常了解的阴谋家面对犹豫不决的曹操,说出了这样的话: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觐天子,辅佐王室,此春秋五霸之功。然而河北群豪,心怀不轨,以天子年幼,皆不欲再奉天子号令。其主袁绍,尝谋废立,其心昭昭,天下皆知。私以为,今若留镇濮阳,恐事势有所不便。昭为将军谋,不如移驾向南……”

“那么公仁以为该移往何地?”

“以昭愚见,颍川许县为中夏之故邑,道路辐辏,堪为新都。”

一番话可以说立刻便让曹操有想要迁都到许县的冲动,只不过为了展现自己“民主”的一面,这才又问遍诸人,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支持这项决定的人。

在这其中,荀彧自然是最能影响到曹操决定的那个,所以当他说出“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濮阳营造日短,根基不牢;更兼黄河济水时而暴涨,时而干涸,令转运粮食甚为坚信。今有颍川许县,地近鲁阳、陈留、新郑,有城郭宫室足可备用,钱粮民物,便于转运。故若要使陛下迁移南行,则许县为上上之选”的时候,曹操立刻便表现的极为开心。

至于李书实嘛,那就完全是凑热闹了——曹操原本是想要抛砖引玉,引出程昱和沮授的见解,可没曾想李书实直接表示许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

在几位人精看来,这明显就是领导定调子嘛。反正这又不是并州军需要关心的事情,哪怕李书实说的是下邳、昌邑、新蔡这样的地方,这些人也会顺着李书实的话胡诌一些理由搪塞曹操,所以你完全不知道这些人是


状态提示:70.凯旋而归--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