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10.英勇的初战
过于贪婪而踏入到设好的陷阱之中吧。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公孙度派去与素利联络的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那个叫做胡安辩的胡僧竟然真的说动了素利,让素利相信比起直接进攻襄平,进攻玄菟的治所高句丽城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还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的人命——至少保证他在鲜卑的地位不会因为一场战争便一落千丈,尤其在这个鲜卑内部正在经历大洗牌的情况下。

当然,就算如此,这位叫做胡安辩的胡僧的口才依旧令人侧目。

说起来胡这个“姓氏”在汉代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存在,汉人之中有胡广这位来自南阳的东汉名臣。不但做过司徒、太尉和太傅这样显贵的官职,还得到了“文恭”这样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宋代也算得上极好的谥号,就连死后的葬礼规格也被誉为东汉中兴以来文臣之最。也有胡轸这位就算是在西凉军中也颇受鄙视,或许体内有着异族的血脉带依然还应该算是汉人的胡风战将。在战场上也还是有些颇为勇猛的表现。

就连胡人之中也有胡车儿和胡赤儿这两位汉末有名的胡将,自然还有一些以胡为名字开头的胡僧,这些人不但通晓多国语言,而且学问也都相当不错,而且面目上也大多与中原人有着明显的差别。让中原人看到很容易便联想到“外国人”这个名词。

听起来就好像是还没有改革开放或者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社会,甚至需要明令“禁止围观外国人”才能阻止国人那永无止境的围观爱好。

再顺便一说,某个孙家老二碧眼紫须,长相明显与中原人不同,然后他的母亲又是梦见太阳飞入自己的梦中,貌似根据西方著名僧人弗氏的推断,应该是吴夫人对某些事情上有着很强烈的需求而不可得的缘故,再考虑到那些时日孙坚童鞋不断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权势不断在外面打拼,那些外来的胡僧不但会念经,而且器大活好。所以……

咳咳,这些都是无责任的猜想,反正按照遗传学来说,父亲双方的基因差别越大,所能得到的孩子健康度也越高,更有利于下一代的优生优育,所以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嘛。

而且孙坚晴儿“轻而无备”,死于宵小之手,孙策和孙翊作为儿子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反而孙家老二。哪怕受到父兄的影响也有这样的苗头,但被张昭劝了劝也就“改邪归正”,称为孙家几代皇帝中活的时间最长的那个。

好吧,话题有些歪了。拉回来拉回来。

其实严格算起来,“胡”这个字虽然被放在了名字的最前端,但这个字却完全不应该被认为是姓氏,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胡”字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象征着名字所指之人的身份是非华夏子民的胡人,也就是说胡车儿的真正意思是“名叫车儿的胡人”。

同样又有些不太一样的是“安”这个字。

东汉有胡僧名安玄和安清。他们姓名的首字“安”既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姓氏,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与“胡”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安玄曾经是安息国的子民,而安清则更是据说曾经是安息国的太子——只不过因为喜欢佛法并想要到大汉求学才将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叔叔。

不管你信不信了,反正你就当真的听好了。

所以说虽然被称为胡安辨,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名叫做安辩的胡僧。

素利接受了胡安辨的说服,没有直奔襄平,而是将目标直指玄菟的治所高句丽县——事实上虽然看起来素利并没有按照骞曼的想法,不过胡人劫掠的时候军纪一贯不好,一线将领中途改变路线想要寻找更有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只要不会对大军的主要目标造成重大的影响,主帅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实在是一件法不责众的事情,甚至再如何严令禁止也根本禁止不绝。

不过素利毕竟是打过老仗的胡人将领,本性中除了贪婪之外还有着相当的狡猾,哪怕已经决定将目标定在了高句丽,但依然派出了大约三千人的兵马试探性的朝襄平方向进攻——自然是被准备充分的公孙度军击溃——不过与其说是试探性的进攻,还不如说是一种运动性的侦查行动,眼看辽东军沿河于要道处布下阵势而且不似虚张声势,在丢下了百余具尸体后边成功撤退并与主力部队会合,而带来的消息自然令素利心满意足下转而向高句丽进军。

这个时候作为玄菟郡治所的高句丽县以及与高句丽近在咫尺的候城县已经做好了动员——并非是做好了抵抗敌军的准备,而是将大部分的军民从高句丽撤出,只留下了少部分的部队以及一定数量的军资——为了能够引君入瓮,让素利确信高句丽有足够可以吸引他的资源,公孙度还是有着相当的魄力,或者说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么这些物资照样有可能进了鲜卑人的腰包,与其到那个时候捶胸顿足,倒还不如这个时候让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便在这种情况下,素利所率领的先遣大军便是即将到达这高句丽城外。

其中率领先锋军三千人一马当先的。是素利麾下最为信任的亲卫大将,也是他的亲族克巴日——正是这个人,前几日率领部队前往襄平方向试探公孙度所部的防守力度,而他如今所率领的这三千先锋军,也几乎便是由当初的三千别动队构成。

当初克巴日几乎很是“完美”的完成了素利交给他的任务。所以素利


状态提示:10.英勇的初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