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3.第一面的形象是非常重要滴(下)

对于伊吾而言,除了这座堡垒一般的城池还有些许价值之外,城内基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人和物,哪怕是让这座属于汉人的堡垒屹立于西域的城主也是如此。

哪怕这位城主已经是这里数得上的颇具手腕的人才了。

但是,他的极限也就仅限于此,甚至在西域诸国脱离大汉掌控开始进入互相争战互相吞并的今ri,他自己也感到颇无力。他希望按照自己父亲的遗愿固守这里,但是这种毫无希望的固守即使是再乐观的人也会感到迷茫和不安。

所以,李书实留下了任渡以及三百敦煌豪强私兵之后便离开了这里继续向西而去。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几位同样背负着家族重返西域信念的敦煌豪强家主们也在跟随李书实的队伍之,只不过与他们的儿子辈光明之大的跟随李书实不同的是,他们基上都是隐名埋姓以亲兵的身份混进来的,毕竟比起他们年轻的儿子,这些人的都处于人生体力和脑力结合的最佳阶段,甚至可以说单论对于仕途的渴望他们甚至超过自己的儿子。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们纷纷选择了隐姓埋名,虽然此举在李书实看来有些过于谨慎,但是这些人还是希望能够增加一些成功的砝码。

毕竟面对一群年轻人和一群年富力强的年人会让敌人产生两样的jing戒感,运用好了晚上一出扮猪吃虎哪怕仅仅只成功一次也很有可能会成胜负的转折点。

拗不过他们的李书实最终只好同意了这些倔强的年人们。

也正是因这样,李书实才有富余的人手在还未掌握西域形势的时候便开始经营伊吾这样一处战略要地。

经过李书实的观察,李书实发现任渡此人虽然智谋不一定有多高,但是却是一个胆大心细的家伙,虽壬仙陨杂行┎还晃戎兀但是倒也不是那种因一时冲动便会将自己和部下陷入险地的人物。

最关键的是此人的治政能力相当优秀,实际上张恭卸下敦煌郡郡丞的职位时便向太守马艾推荐了任渡,只不过任渡对于西域的渴望并不比张恭少多少,马艾只能再找一位郡丞了。

任渡在伊吾做一些先期准备工作,比如收集周围势力的情报以及训练伊吾这里的民兵,当然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李书实也不介意任渡到周围搞点什么。因听说伊吾北边的蒲类国和移支国正了伊吾北部最大的也是战略级的湖泊蒲类海打得不可开交,有了这三百人马的私兵加上对原属于这里的可战之人进行一番训练,任渡可以做的还是不少的。

嗯,这或许是李书实在伊吾数不多的收获之一了吧。

至于另外一项收获,自然同样是一则很有趣的消息。

或者说是证实了李书实之前从班复那里得到的消息。

车师国,或者在现在应该可以称车师七国。这是原位于西域东北部的大小国家经过近百年来的征战和吞并所仅剩的“幸存者”,包括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且弥、蒲类、移支和卑陆,其且弥分东西两部,时而合一时而一分二,所以姑且算是两国好了。

在剩下的这些国家最强大的便是车师后部,而他们强大的原因并非是因他们从统治这里的汉人手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反而是因他们在大汉统治西域的百余年是这里叛乱次数最多的国家,每一次叛乱只要大汉不能及时平叛,他们总能够吞并一些小的国家或者部落,等到大汉平定了他们的叛乱,他们损失的顶多是一些兵马和他们的国王而已。

甚至如果国王够聪明能够借用到诸如北匈奴之类的势力的话,或许国的兵马也不会损失多少;而如果他们的国王运气够好躲过了汉人的拘捕和追杀,数年过后重新归来或许还能借助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重登王位,而汉人的都护却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反观车师前部,他们就是一群被汉人拉拢过来的车师国的国人,不但叛乱的记录要少很多,而且每逢大汉在西域有所动作的时候还经常尽心竭力的人马和物资。结果多年过后,当汉人最终撤离西域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他们北边的同族已经强大的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甚至按照伊吾所的情报,车师后部经常能够攻击到车师前部的国都交河城。

该以怎样的表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呢?

反正不论是李书实还是班复都是连微笑也露不出来的。

当然,得到这样的消息也不全是坏事,至少李书实可以想见当他们的部队通过车师前部的地盘时那些已经被他们的同族折磨的jing疲力竭的车师前部守军绝对没兴趣找他们这些路人的麻烦——除非他们想要在他们的同族之前被人洗劫一遍自己的王都。

反正他们的手没有核子武器,他们也无法将自己的武器覆盖不论是车师后部还是李书实的辖下的核心地区,所以在不怕对手反击的情况下李书实倒是不介意学习一下某位铁娘子。

顺带一,从离开伊吾开始李书实一行人便换上了匈奴人的服饰。

毕竟匈奴在这里的影响始终未曾消除,匈奴的士兵也经常参与到这里的纷争,所以出现几千匈奴士兵并不是什么太过突兀的事情。虽然很想堂堂正正打出汉人的旗号,但是显然了混淆鲜卑人的注意力,这样的做一下掩饰多少应该会起到一些作用。

毕竟仅仅是将皮衣套在甲胄的外面然后带上了一点匈奴风味的装饰,还是太山寨了一点。

“这里可是先祖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啊!”

<

状态提示:3.第一面的形象是非常重要滴(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