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前几日的情报显示,刘备军虽然减弱了攻击强度,但是士兵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这就表示那支神秘而又强悍的部队不论是来自并州还是渔阳,人数都不会太多。现在正是袁绍军与公孙军战事的关键时刻,只要将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打残,不论是对公孙军的士气打击还是实力的折损都是巨大的,就算其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袁绍绝对会让他蹦跶不了几天!
所以,对于那支神秘的部队只要拖住就好,等到自己解决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那支部队的指挥官想来也不会愚蠢到继续来自己这边送死。不论是来自并州的赵云还是渔阳的刘备。
事情真的会像袁绍所想的那般进行么?
袁绍已经顾不上了,他再一次派出了老将韩泽带着三千人远远缀在王摩的身后,一旦王摩的部队无法阻挡敌人,那么韩泽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冲上去,保证主战场不会出现新的变数。
而这最后的三千人。也是袁绍手中可以动用的极限,已经多次分兵同时又准备筹划给予公孙军致命一击的袁绍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预备力量,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哪怕袁绍认为战事进行到这里应该已经不会再发生什么意外了,但是不论是自身军旅生涯的体会还是从自己的几位好基友那里听到的经验,袁绍还是留了一手。
随后前线将领传回信息,表示己方斩将夺旗,公孙军已经阵脚大乱,胜利唾手可得云云。虽然其中必然会有些水份,不过袁绍知道战场的基本形式还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至少不会像和李石佛下棋那样屡屡出现诡异的大逆转。在悄无声息之中被闷杀而亡。
于是,袁绍从开战前一直略有些紧张的那颗心脏,终于可以舒缓一下了。
不过袁绍这边舒坦了,那自然代表着公孙瓒这边可以称得上是愁云惨淡。
嗯,公孙瓒这边是真不舒坦,毕竟任谁前一刻还听着本方局势一片大好,正准备渡河大展身手,结果却在下一刻传来了前军大破,大将战死,倚重的精锐被困的消息之后还能保持心跳平稳。血液正常流动。话说没有被气晕过去已经算是公孙瓒久经战阵意志力相当的坚强。
不过气归气,正事还是要做的,反正这样的大风大浪公孙瓒从军这么多年又不是没见过,甚至可以说名将这东西本来就是拿敌人和自己人的鲜血浇灌出来的。你都分不清谁多谁少。
不过再强的意志力暂时似乎也无法扭转眼前的局面,面对士气正盛的敌人,公孙瓒派向两翼以牵制敌军进攻的部队完全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仅仅只能暂缓敌军于侧翼的攻势。而在敌军文官部队的策略阻挠下,公孙军的中路主力一时之间还无法与白马义从取得联系。
于是公孙军一时之间陷入到了某种死局之中——背后是清河的河水,哪怕水量已经是全年最低但依然是一条不浅的大河。败退的时候将会成为溃军的噩梦。
清河对岸则是袁绍分出的偏师,虽然还没有在战场上看到他们的影子,但是公孙瓒相信在这种局面下,只要有三五千人守在河对岸,公孙军基本上就不要想着过河的事情了。
背水而战,前方还有士气正盛之敌兵,后方更有莫测之敌……好吧,公孙瓒这绝对是挖坑自己跳的节奏。又或者他此刻也想到了那句“不是我军不努力,奈何敌人太狡猾”?
如果没有堪称军神的韩信一般的本事,却陷入到背水而战的境地,估计某个位面的徐公明在汉水的遭遇正在不断向着公孙瓒在招手。
而且比管子城更令公孙瓒感到无力的是,那一战还可以说是他疏忽大意,说是非战之罪倒也可以聊以自慰。可眼前的战事,虽说袁绍军用了一点小计谋,但是却也绝对算的上是堂堂正正将局面扭转,让公孙瓒就算是 想要找借口也是千难万难。
那么,陷入到困境之中的公孙瓒该如何抉择呢?
“哼!背水而战,狭路相逢,非有大勇气大毅力者而不能争胜!传令,擂鼓!鸣号!告诉士兵们,后面是死路一条,只有并力向前才有活路!我公孙伯圭在此与你们同在,与你们并肩冲锋!从此刻开始,如果有人胆敢后退,哪怕是我也必须军法处置!诸君。随我冲啊!”
因为公孙瓒长久以来在麾下所树立的威信,虽然局面处于下风,但是当公孙瓒命令麾下军队拼命的时候,不论是那些公孙军的嫡系部队还是那些被雇佣而来的异族义从。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意,长久以来在东北恶劣的环境下锻炼出的意志让他们有着远超常人的韧性。
这才是公孙瓒在如此不利局面下依然做出与敌人对攻决定的底气。
面对突然变得悍不畏死起来的敌人,那些从西凉归来的老兵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毕竟他们在西北的战场上碰到了很多拥有同样特质的战士。
说起来在西北的几年征战中,他们亲眼目睹了敌人身上发生的变化——哪怕羌人大多数依然保持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特性,但是在韩遂和边章的调教下,已经慢慢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棘手,毕竟生活在更艰苦环境中的异族人本就不缺乏坚韧的意志。
所以在落入下风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