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2.你教我如何选择
阳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荆州牧刘表,另一个则是通过接纳南阳甚至中原地区流民而实力颇增的益州牧刘焉。

后者虽然在长安之乱中损失不小,不过通过接纳来自三辅和南阳的流民,同时通过收买、暗杀,甚至是联姻等多种手段收编了为数不少的羌、氐、夷、叟等西南少数民族部落,这些人组成了两支部队,前者号称东洲兵而后者则被成为西州兵。

这两支部队共同的特点都是纪律性较差且极其凶残暴虐。虽说战斗力无法与西凉军、并州军这样当世强军相比,可用来平定益州境内那些对刘焉的统治不满的世家豪强却是绰绰有余。

而且若是将战场放在益州的群山之中,那些西州兵所能发挥出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咳咳,似乎有点跑题了。那么让我们将视线重新转回到刘表和袁术之间吧。

袁术在刘表的北面给刘表找了一个让他不得不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才能应付的对手,仅仅是西凉军的存在便让荆州军大半主力被牵制在了襄阳到南阳这一线,而同样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江陵,变这样被暴露了出来。

于是。袁术下出了第二步棋。

而这颗被下出去的棋子,便是刘表的部将,来自南阳的张羡。

张羡来自南阳张姓世家,早年做过桂阳、零陵地区的县长,政绩不错。在荆南一代有着相当巨大的声望,尤其是擅长与荆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交流安抚工作。

刘表当初因为击杀了孙坚,导致孙坚曾经任职的长沙郡士绅百姓对刘表非常的敌视,他们怀念当初孙坚在长沙时的种种好处。于是在当地豪强苏代的煽动下,长沙的士绅百姓很快便推举苏代做长沙太守起兵反抗刘表。

虽说苏代的叛乱很快便被当时气势正盛的荆州军平息,可是长沙的士绅百姓与刘表之间的对立情绪并没有因此而缓和,反而却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无奈之下,刘表只好认命官声优良且维稳能力出色的张羡做长沙太守。

如果故事进行到现在,那么以张羡的名声来看怎么也应该不会反叛对其有知遇之恩的刘表,哪怕袁术的细作将流言传得满天飞。袁术的说客颠倒是非黑白的能力突破天际。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我们当真是只能用匪(dou)夷所(bi)思来形容了。

张羡出身南阳世家,族谱上还记载着名臣张衡的名讳,虽然没能成为两千石那样的高官,但是在荆州地区也算得上是有着鼎鼎大名的名士,故而本身那是有些傲气的。

对待普通百姓这种高傲并不会流露太多,因为这会显得他过于浅薄,可是当他遇到刘表的时候,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就开始不断向外发散起来。

初时刘表还能为了让对方给自己卖命对其忍让一二,可随后没过多久。两人便在对长沙境内参与上次叛乱之人的处理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刘表自然是希望能够严惩那些叛乱分子从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可是张羡却认为应该安抚那些曾经参与叛乱的士绅百姓。

两人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发展到最后刘表甚至以荆州牧的名义要求张羡必须大量杀人,如果不杀人。那么就要他的脑袋。可这张羡也是个牛脾气,只要来劲了就算是皇帝老儿也不放在眼中,更别说区区一个心怀叵测的刘表。

虽然因为张羡在荆南地区的名望实在太大,刘表最终放弃了让其脑袋搬家的想法,但是却也不允许其再继续待在长沙太守的职位上。

可还没等刘表找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袁术那边便与张羡谈妥了一切。或者说双方在对抗刘表的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而且因为张羡在荆南的声望,这一次追随他叛乱的不但有长沙地区的士绅百姓,就连荆南其余三郡的百姓和蛮夷也都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之中。

受困于主力被牵制在北方的窘境,刘表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去讨伐南方的叛乱。

所幸对方想要进攻荆北地区需要跨越滔滔长江和巨大且复杂的云梦泽,面对荆州水军巨大的战船,叛军显然拿不出足以抵御的装备,北进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虽然荆南的叛乱看上去似乎根本无法动摇到刘表对于荆北的统治,但正是因为荆南的叛军牵制了荆州水军大部分的精力,让其无法再估计东面邻居扬州的变化,让袁术有了足够的时间对扬州展开自己的布局,同时也将刘表的发展空间彻底锁死。

于是,在保证自身周边的安全后,袁术自然不会忘记好好“关照”一下他的那位“好”兄弟。

事实上豫州原本应该同样是黄巾军的重灾区。不仅仅是因为李书实曾经在这里“奋战”过,同样还因为当初黄巾军蜂拥而起的时候因为豫州大多数地区远离冀州和南阳这些太平道发展的核心地区,大量的山贼匪盗趁机混入到了黄巾军的队伍之中,甚至因为他们的战斗力要高于普通的百姓。反而更容易被那些黄巾军渠帅们所倚重。

这些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会放弃这种趁机浑水摸鱼机会的良民。

固然在当年的颍川之战中李书实就曾经狠狠地收拾过这些败坏黄巾军名声的渣滓,可是那仅仅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随着张角死亡黄巾起义失败,越来越多的黄巾军士兵为了生存投身到了那些人的老本行之中。

当然,也不乏托庇于地方豪强之下成为其家丁私兵——由一方提供土地和粮饷保证他们的生存甚至发展,另一方则提供


状态提示:2.你教我如何选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