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远东野望1930>第六十三章 封喉〔2〕

对于这点,陆铭早在前面就有考虑到,这次派他们出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日军长江上的舰队,就如鲠喉之骨,不把他们打掉,那一系列的行动就不能顺利的进行。。更多 。

陆铭采取的办法是用麻国强他们新组建的空军,对东海上面的日本舰队进行不断的骚扰和打击,让他们没办法靠近码头。

陈绍宽在清扫江边的日军据点时,孙立人的大军分成了三部,一路直接攻击前进,进攻杭州等城市,另一部从上海登陆,配合海军攻占上海。

上海之战进行的很顺利,潜伏在里面的特战队早把日军的兵都摸清了,在码头攻击开始,他们城内的作战同时展开。

孙立人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战斗一打响,三个主力师在上海的几个登陆点同时登岸,马上朝日军发起了猛攻。

上海现在就是一座空城,日军主力全都调去江北战场了,现在上海日军只警备部队和宪兵、警察部队,全部兵力不到六千人。

原上海市政fu的攻击是这场战斗中最为激烈的,日军的宪兵和一部分陆战队,在这里拼死抵抗,攻击部队一时受阻,伤亡很大。

可这里又不能炮击,孙立人接到报告,正准备亲自前往指挥时,陆铭来电。

看完后孙立人大喜,陆司令似呼早就想到了他们的困难,都为他们做好了攻坚的准备。

孙立人马上下令停止攻击,他本人亲自去码头,迎接前来增援的装甲部队一个团。

当五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出现在上海街头时,受到了这里民众们热烈的欢呼。

有了他们的帮忙,接下来的战斗一边倒了,日本在炮火的攻击下纷纷被击毙,孙立人顺利的拿下了市政fu大楼。

接下来电报局、江湾车站等地也发生了激战,孙立人采用稳扎稳打的办法,用装甲部队开路,一一拔除了这些日军抵抗力量。

日军看到抵挡不住,还剩下的三千多日军全一窝蜂的躲进了租界,孙立人命令部队,把租界给整个给围了起来。

日军租界是他们的警备司令部所在,在第二次淞沪大战时,张治中当时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都没有拿下这里,这里因为靠近黄浦江,日军的舰队还可以在边上协助,那一次最后还是失败而归。

这些年来,日军在这个大楼的外面还修建了好几个碉堡,护卫着司令部大楼,要想攻下这里,没有重火力支援是很困难的。

但这一次完全和上次不一样,日本海军的舰队在东海还没回来,这里就只有三艘巡洋舰在,而重炮孙立人部不缺,只有等装甲部队结束他们的清扫任务,就可以协同作战。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国民政fu和日本没有宣战,攻打租界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是违背了国际法的。

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南京的日本大使馆参事高日信六郎与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进行了会谈,他表示日方对卢沟桥事变不愿扩大,以冀察特殊化为目的可以和平解决的方案,因为条件苛刻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这个时候国民政fu的军备全都需要外援、外购,当时的统帅部会议上,就有专门讨论过一个问题,要不要对日本宣战。

可最后还是因为很多的原因没有宣战,一个是侨民问题,宣战国的侨民是不受保护的,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形势,国民政fu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实在是有限,如果宣战,世界舆论肯定会对国民政fu不利的。

日本同样如此,他们的军用物资大部分是靠从美国进口,如果宣战,国际上对他们很不利,还有就是东北问题,日本就没有别的借口来解释这个。

按照国际法规定,两国宣战,中立国就有义务不提供交战任何一国提供援助。不愿参加到战争任何一方的第三国,在战争开始或战争进行中,它们可以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场。

战时中立国不得对交战任何一方给予援助。战时中立国不仅不能直接参加任何一方的战斗,而且也不能向交战国任何一方提供军队,供给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

不得向任何一方提供补助金和贷款、不得替任何一方承购公债;不得用军舰或国家船舶为交战任何一方进行军事运输;不得向任何一方提供情报。

孙立人现在没有权利去做出这个攻打租界的命令,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只能做好军事上的准备,等待上面的命令。

陆铭有考虑过这个租界的问题,他本来打算是先保留租界不先攻击,这次孙立人报告,说大部分日军主力都缩在租界时,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打不打的问题。

如果日军的人少,围住他们一段时间,等华中全面占领后再来解决也不晚,现在日军加上他们的侨民自卫队,还有上万人在这里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将会牵制住孙立人的大部分主力,对后面的战役很不利,陆铭本来想把这件事交给蒋介石去处理的,但想到他们的态度,多半是不敢动手,等于是拖着。

但要打,在舆论上面陆铭不想授人以柄,在国际上孤立日军,同样是一场战斗,特别是在这个时刻。

陆铭最后还是把脑筋动在了英美等国身上,美国大使馆事件还没完全解决,这个文章做的好,还是大有可为的。

直接让英美出面是肯定不行的,这件事还不能让他们事先知道,要是知道了,这几国还不见得会答应。

看来这件事还得让那群朝鲜人先去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封喉〔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