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蒙山军>第二十四节假戏真唱
更艰难。”

德国人履行了与中国人在卢布林达成的秘密协议。用4367名活着的中国战俘换回了23000余名在罗马尼亚被俘官兵,在德国人看来,这是极其划算的一笔买卖。即便交付中国人可以装备三个师的俄制武器也是划得来的,德国人对人力资源的渴望到了空前的地步,被释放回来的俘虏可以组建两个新师了。中国人也算守信,在接收了战俘和武器外,开始撤出一线阵地。并按照“时间表”放弃了波兰重镇卢布林和奥斯托罗维茨。德军跟在华军后面逐步接收地盘,这些都是德国需要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粮食,牲畜,需要支撑战争的一切。

促成与中国人停战并使德军顺利将战线向东推进的斯特劳斯少将因功被晋升为中将军衔。

协约国领袖们不同程度地对发生在波兰南部的事件表示了关心,有消息说中国人的战败不实。似乎在主动撤退,但没有翔实的证据是不能指责一个重要的盟国“通敌”的,所以,美英法等国只是对战局表示出了某种担心而已。在他们看来,德国人向东进攻并无不妥,他们担心的是东线德军主力调往西线,而不是波兰或者乌克兰沦为德军之手。拉帕洛会议交给中国的任务是尽最大力量牵制德军,从军事的角度看,中国人并未失信。按照中国通报的战况,德军向中国远征军进攻的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得到了加强,第9和第11集团军各自增加了一个军。使得华军的压力增大了,而且,德军还使用了坦克。

布列斯特会议尚未结束,因为德国人开价过高,索要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整个波兰,引发了布党中央的激烈争吵。特引起了俄军上层的反弹。布党正在抓紧重建军队,但兵员及军官却不得不依赖旧俄军。不过是大批提拔忠于布党的下层军官罢了,俄军的连长由于是布党成员被擢升为团长的比比皆是,升为师长的也不在少数,这是没办法的事。

与新俄国的停战协议未达成,德军就不能调离战线。即使“绑架”了德国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不敢那样做。现在,一个新情况出现了,那就是卢布林秘密协定的签署,引发了德军高层的争论。

本来是为了解除后路威胁,却得到了意向不到的结局。中国人竟然提出让出波兰甚至乌克兰,负责东线战局的霍夫曼将军大喜过望。本来德军东线司令部最头痛的就是中国远征军了,由于有这支部队的存在,德国与俄国的和平协议存在极大的变数,罗马尼亚以及波兰的战役早已证明,华军的战斗力在俄军之上,即使集结东线全部德军,也没有把握歼灭或者重创华军,现在他们竟然提出了令德军怦然心动的条件——交换战俘不必说了,那肯定是德国占了便宜,交付中国人一批俄制武器也不成问题,开战以来,德国人缴获了大批俄械,由于口径不同,德国人无法使用,存在那里就是一堆废物,但如果换来中国人的大踏步撤退,其意义就不一般了。

对于德国,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性无法与乌克兰相比,战争进行到现在,德国最缺少的是粮食,由于协约国的海上封锁,德国国内已经出现粮荒,而乌克兰却是俄国的粮仓,占领乌克兰将极大缓解德国的粮食问题。于是霍夫曼将军为首的东线将领们强烈建议就此将华军逐出乌克兰,他对赶来东线的鲁登道夫说,“根本不必顾及什么协议,假撤退可能演变成真的溃退,组织撤退比进攻难的多,如果有机会,我会给中国人一个教训的,这些黄皮猴子戏弄了德意志帝国,现在机会来了,为什么不抓住呢?”

鲁登道夫成名在列日要塞,但他真正出名却在东线。他对东线局势以及乌克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比霍夫曼差,在慎重考虑后,他同意了霍夫曼的计划。但强调必须慎重行事,因为西线急需兵力的加强。

历史已经证明,鲁登道夫可以算作一战德军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但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考虑问题更多从军事出发而不是政治的全局。既然认识到西线才是决定德国命运的关键,那么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强西线,而不是考虑什么乌克兰的粮食问题。现在是冬季,要收获下一季粮食还早,从乌克兰居民手里抢劫粮食吗?但鲁登道夫真的被蒙蔽了双眼,加强西线和向东进军是南辕北辙,怎么能兼顾呢?

进入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对于局势的掌控力已经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首相等文官的权力也被削弱得差不多了,德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身上,而兴登堡越来越成为一个幌子,鲁登道夫的决定差不多就是最后的决定了。

霍夫曼将军获得了行动的自主权。

元月18日,德军占领卢布林。按照协议,他们应等华军主力退出科韦利后再行进军,但德军第11集团军部队并未遵守协议,而是紧紧咬住了殿后的第1军,在科韦利近郊,两军真正的战斗发生了。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节假戏真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