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首先继续感谢书友“事组则圆”的打赏!我的作品《天龙不败》发布了新章节《第四百三十一章浮利虚名,勾心斗角,武艺高台赛(一)高台》,/book/)
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许多帝王便到泰山封神祭祀。
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七十二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
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二十七次。
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可是眼下这些江湖豪杰,又怎懂得“封禅”是怎么回事?
只觉挤在这大院中气闷之极,别说站立,连呼口气也不畅快,纷纷说道:“咱们又不是造反做皇帝,既有这等好所在,何不便去?旁人爱说闲话,去他妈的!”
说话之间,已有数人冲向后院。
全冠清道:“既是如此,大伙儿便去封禅台下相见。”
东方不败心想:“全冠清事事预备得十分周到,遇到商议大事之际,反让众人挤得难以转身,天下宁有是理?他自是早就想要众人去封禅台。只不好意思自己出口,却由旁人来倡议而已。”
一面思索着,一面跟着众人朝泰山之巅进发。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被誉为“五岳之首”。
它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地之间,东西长约四百华里,南北宽约一百华里,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群雄出庄之时,恰逢午后小雪。
因此众人冒着风雪启程。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与会群豪施展各家轻功,攀行四十五里远,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那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因为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所以世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
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古称太清宫。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
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玉皇顶,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
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
赴会众人奔行个把时辰,来到封禅台下,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从他们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一座座连绵的山峰。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而封禅台为大麻石所建,每块大石都凿得极为平整,想像当年帝皇为了祭天祈福,不知驱使几许石匠,始成此巨构。
东方不败细看时,见有些石块上斧凿之印甚新,虽已涂抹泥苔,仍可看出是新近补上,显然这封禅台年深月久,颇已毁败,全冠清曾命人好好修整过一番,只是着意掩饰,不免欲盖弥彰,反而令人看出来其居心不善。
群豪来到这泰山绝顶,都觉胸襟大畅。
这绝巅独立天心,万峰在下。
众人欣赏泰山美景之时,全冠清却在邀请传功长老吕章登上封禅台去,主持大会。
吕章笑道:“我这个方外的昏庸老朽之徒,今日到来只是为帮中大事尽一份绵薄之力,却不用上台做戏,丢人现眼了。”
全冠清应道:“吕长老说这等话,可太过见外了。”
吕章催促说:“宾客都已到来,全长老便请勾当大事,不用陪着我们这些个老家伙了。”
全冠清这才抱拳道:“如此遵命了。”拜别诸位长老,转身拾级走上封禅台。
上了数十级,距台顶尚有丈许,他站在石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