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新列强时代>第七百二十一章 风云激荡
,除了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左宗棠的楚军之外,没哪位封疆大吏有底气承受法国部队的怒火。

可李鸿章与左宗棠根本抽不得身,于是吴可担任两广总督十来年后,因法国人的不断挑衅,竟奇迹般继续担任两广总督一职。

战后两广清军占据了安南中部精华地带,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安南南部边缘地带。而黄鼎凤部则占据安南南部地区,还有部分老挝和柬埔寨地域,势力范围与法国人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手当然是吴可与黄鼎凤暗中分配好的,为了这一天两广清军可是足足做了近十年准备!

待到安南战事逐渐稳定下来,两广总督衙门立刻开启对安南控制区的开发行动。无数物资与人员第一时间调派过来,镇南关至谅山铁路延伸而出,迅速向安南中部精华地带蔓延而去。

与此同时,大皮隶属于乡勇队后勤产业以及外围势力,有组织的纷纷向安南中北部地区转移,短短大半年时间便轻松转移了五十来万百姓定居于安南控制区。

等到移民安置事务步入正轨,时间也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朝廷又一次风传两广总督吴可即将调任之时,小日本突然对台湾动手并引发朝廷‘海防’与‘塞防’之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相结合,日本逐渐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直接将侵略矛头指向了琉球、朝,鲜和中国。

日本向外扩张,将主要目标指向了中国,其第一步便是想仿照西方列强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870年10月,日本派使臣柳原前光前来中国要求订约,中国最初的态度是可以通商而不必订约,既而在柳原前光的劝诱和恫吓之下,竟答应订约。1871年7月,日本派议约专使大藏卿伊达宗城和副使柳原前光来中国,清政府派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双方在天津进行谈判。

1871年9月13日,中日签订《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条约没有列入“一体均沾”的最惠国条款,也没有给予日本内地通商、长江航行的特权,而且规定各项权利是相互的。

日本政府对条约不满意,1872年5月再度派柳原前光来华要求改约,被李鸿章拒绝。日本当时正积极准备对台湾、琉球、朝,鲜进行侵略,急于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便决定批准条约。

1873年4月日本派外交大臣副岛种臣来华换约,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借此窥探清政府对台湾、琉球和朝,鲜的态度,寻找借口,以便实施侵略活动。

而日本对台湾进行侵略活动,借口便是所谓的琉球漂民事件。

1871年11月30日,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琉球那霸港驶往中国。不幸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

登陆的琉球人和岸上的高山族人发生冲突,54名被高山族杀死,12名逃出,在凤山县受到清政府的保护。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那霸港开往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政府保护。

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当局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

琉球人被台湾高山族杀害的消息传到日本,朝野大哗。鹿儿岛县厅参事大山纲良上内阁,要求政府出兵“讨伐”。这本是中国台湾人和属国琉球人之间的刑事案件,和日本毫不相干,用不着日本出头,日本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台湾的武装侵略。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琉球,是中国的属国。1372年琉球开始向明朝朝贡。明亡后,1651年,琉球开始向清朝朝贡,每二年一贡,同清朝建立新的、稳定的宗藩关系。

而历史上琉球同日本是对等的关系,到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藩侯萨摩以武力入侵琉球,强迫琉球向萨摩“进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琉球王国的独自体制”。日本企图占有琉球的行动,从开始便受到琉球王国的抵,制。

1874年5月,就在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时,琉球国王照样向中国派出了进贡使节。

为发动侵略作准备,1873年3月,日本利用同中国互换条约之机,派副岛种臣到中国,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琉球的态度。行前日本天皇训示副岛种臣,以清政府是否以台湾全岛为所属之地,采取三种不同的策略。

4月30日,副岛种臣在天津与李鸿章会晤,互换中日条约。5月,日本使团前往北京。6月21日日本副使柳原前光到总理衙门,会晤总署大臣毛昶熙、董恂等。

柳原前光询问三件事:“一询澳门是否中国管辖,抑由大西洋主张;一朝,鲜诸凡政令,是否由该国自主,中国向不过问;一即台湾生番,戕害琉球人民之事,拟遣人赴生番处说话等语。”日本翻译官郑永宁进一步解释说:“若台湾生番地方,只以遣人告之,嗣后倘有日本人前往,好为相待,其意皆非为用兵等语。”

可是,柳原前光又以“日本即将讨伐台湾生番”为挟要求在觐见同治皇帝的礼节上获得特殊待遇。从以上言语可见日本人抱藏野心,朝,鲜、台湾都在日本觊觎之中,又可见日本人在出兵问题上之狡猾。

针对日本人的探问,清政府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毛昶熙、董恂答道:“?番?民之


状态提示:第七百二十一章 风云激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