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马蹄声>第109章:大事件1
前北汉战败,晋王为把北汉皇室连根拔除,派无数走狗全国各地搜寻皇室成员,不管男女老幼,那是抓到就杀。短短一年,北汉皇室基本都被清除一空,但在牛逼的猫,也不可能抓到所有老鼠。在江西观察使凤江楼的帮助下,逃了个鄂王之子——刘天龙(实为刘岩)。说起来,此人是非常牛逼,仅带千甲战士,一路过关斩将,跑到南岛时就剩个数百甲,就这都特么能跟傣族打了几十年,晚年时到底是叫他打败傣族一统南海群岛,复国为“汉”,史称南汉,设南岛为崖州作为南汉国都。

那么魏帝国前任岭南节度使需要粮食,可又没钱买。咋办?除了打架别无他法,想想看,一支从未下过水的旱鸭子军队,突然坐船去打水战,那谁输谁赢还要解释吗?南岛战争才打了三个月而已,五万粤军全部葬身海底。而南汉呢?打败岭南节度使后,自以为魏军不过如此,还意图反攻大陆收复所有失地。

岭南节度使也没办法呀!当时还正值内乱期,看着成宗帝剿灭自己亲弟弟,连卢龙节度使都跟着一起造反。他又不是傻逼,怎么可能不知道梁王战败的后果?他是不想被成宗帝清算,可南海战争却又一败涂地,仅有的五万大军搞得全军覆没。咋办?让南汉打进岭南绝对是死路一条,向朝廷投诚的话孬好还能捡回条命。是的,梁王之乱还没结束的时候,他主动向朝廷投诚了,成宗帝没有杀他,只是剥夺了他的兵权贬为庶民。可成宗帝身为帝国之君,听闻南汉欲要反攻,这他哪能受得了?帝国哪怕在虚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连梁王都敢撸,还会怕你个小小南汉吗?不知死活的东西,想灭国,寡人成全你。

当时成宗帝也是在想着,如何把自己最后两个儿子赶出去,正好岭南节度使投诚,再加上南汉进犯。魏云这个倒霉蛋很荣幸的册封齐王,奉命前往岭南去打汉魏战争。可魏云到了岭南后,也陷入和前任节度使同样境地,要么吞并南汉,要么等着日后像父王对待王叔一样,被自己亲大哥晚年剿灭。别无选择呀!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存款开始招兵买马,也算他运气好,当年在京城的时候认了老太傅做老师。这老太傅其实不属兵家,和太师、国舅爷一样,治政出身,他是不会带兵打仗,奈何他认识郭文怀呀!有郭家这传统水军世家在,他什么问题不能去讨教?当时向郭文怀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人家压根不愿意参和这事,又是套交情又是送礼,什么二皇子是他最得意弟子,什么以后绝不会亏待郭家。唉……,郭老头实在被他缠的受不了,想想这个问题也算有些挑战性,帮一下就帮一下吧。结果捣腾半个月让他想出个“两栖”理论,啥意思呢?南汉在大魏眼中,那就是个渣,可对当时的魏云来说却是个强敌。敌强我弱,而且还是这种水陆混战,你单用哪一个军种都不好打,还是没啥战船的对战,这种情况只能用“两栖”理论来试试。也就是水陆两栖军,此军种以前从来没出现过,所以训练方法也是郭老头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此新军种目的就是,下水能战,登陆照样能战。

老太傅砸锅卖铁的帮助魏云抵抗一年多,粤军成军后只有两万甲。为打造战船,魏云就变卖了所有家产,为那五艘平浪舰,连军饷、军粮钱都全部砸了进去,赌的就是这一把。仔细想想,当年的三位皇子,魏云真可以说是最苦,当年的王府,不管上下,为节省开支,一天只吃两顿饭。什么?肉?王府连下人都快遣散完了,还吃肉?魏云自己都是稀饭拌咸菜,只有身怀六甲的老王妃几天才能吃上一顿肉。

如此煎熬大半年啊!郭文怀就是郭文怀,亲手打造的两栖军,那是真猛!北汉十几万傣族大军,愣是被两万粤军砸了个支离破碎。从反攻到入海,再到登陆,打进南汉王宫时,连南汉国王都没来得及逃走。为啥不逃呢?当然是请了外援呀!谁?除了南越国还能有谁?五万多南越水军连陆地都没碰到,就被两万粤军全部打回海里去了。如今要问南越国怕谁,呵呵!反正不是大魏帝**,跟粤军交手十多年,哪次特么赢过粤军?南越近卫军装备差吗?那士兵全身装备配下来,就没有低于五十两银的。当然,粤军全身装备配下来也不会低于那个价,南海诸国短短几十年就被粤军打了个遍,海盗更别提有多少,南岛海峡区,几十年来沉没不下数百艘海盗船。可以说,南海界限内,那就是海盗禁地,没有哪个海盗团敢进界限内打劫商船、渔船。这也是南海舰队定下的规矩,界限外你爱咋玩咋玩,敢界限内乱搞,不好意思,哪怕追到天涯海角,照灭不误。(扯远了,马上回来)

粤军强就强在这两栖登陆军,之所以称霸岭南无敌手,可不就在于南方地缘嘛!都是山山水水,那打起架来,粤军肯定占便宜。俗话说:湘粤是对头。其实湘军属于山地军,在山地作战当然强些,若真要跟粤军玩起野战,就凭南方这山山水水地形,粤军玩死湘军应该还不在话下,要么攻城战湘军能占些便宜。这就好像大漠里跟安西军玩骑战是一样道理,都是地缘问题,没啥好解释的,要是让粤军去打安西骑兵,那黑骑玩死粤军同样不在话下。无论怎么说,粤军要想打进赣州,凭孔凡那十万旱鸭子肯定不是对手就是,鳄鱼军团要是能被那十万连番号都没有的杂牌军挡住,呵呵!魏云在岭南还混熊?

……

———


状态提示:第109章:大事件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