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钢铁时代>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京独立

相对于汽油机的顺利,柴油机一定程度之上,发展崎岖了不少,杨元钊确定了整个发动机工厂的发展了之后,确定了基本的形状,压缩机这方面,是一穷二白的,哪怕有杨元钊的指点,也走了不少的弯路,遭遇了很多的问题之后,最终成功制作出来了第一个柴油压缩机,当压缩机产生了之后,柴油机的制作工作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柴油机的最重要工序就是压缩机,至于其他的,水准一点都不高,柴油的能量强劲,且比较的温和,只要压缩到位之后,根本不用考虑燃烧室的压力和温度的问题,甚至可以用加厚缸体的形式,增加缸体的厚度,减少对于材料上面的消耗,不少的柴油发动机,甚至只是使用了铸铁的外壳,由此可见,柴油发动机的优势,粗重和可靠性高。..]

240马力的柴油机的研制成功,接下来,就是逐步的工业化生产,一体机最多只能够解决部分的问题,而且现在一体机的所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无论是各种大型机械,特殊的配方金属,还是逐步扩大的重炮部队,现在75以上的大炮还无法生产,甚至一部分马克沁也需要一体机,包头是占据了蒙古和山西两省不假,可是底盘大了,军力也在逐步的提升,需要的武器缺口很大。

发动机和汽车,一定程度上,是铁路的巨大补充,汽车的灵活性和方便性,远不是铁路能够相比的,不可能给每一个工厂都建设铁道线。设置货场,只有一些大规模的。运力要求极大的,汽车正好符合需要。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240马力的发动机,在后世也足以成为载重汽车的发动机,可惜汽车设计到的东西很多,在电子控制和各种的材料,没有打到某种程度的情况之下,现有发动机根本无法彻底的发挥出作用。

首先把这些发动机,安装到了提前设计好的货车之上,至于轿车,柴油动力的轿车。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那个是汽油机的事情,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有发动机,甚至一个木匠和铁匠结合就能够做出汽车来,反倒是货车,运力的提升,代表着未来更加便捷的物流和通畅的配比,可以发挥出整个西北合力的东西。

现在的汽车。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后世的经验证明,木质根本无法承载更大的重量,无论是钢轨钢。还是其他的一些钢材品种,都足以支撑车厢的设计,基于大型舰艇主轴的钢材。用在汽车的大梁和主轴上面,足以让这个汽车。承受得住15吨左右的重量。

当压缩机最终定型下来,基本上超过了杨元钊的技术指标的一半以上。有了强大的压缩机,合理的设置了之后,整个柴油机体积,比汽油机最少大了两倍以上,但是动力上面,却是强悍无比的,240马力的强大发动机,成为了第一个在马力上面,超越了宝马发动机动力,由此而产生载重汽车,载重量直接的超过了15吨,后世,一般的农用车,就可以拉10来吨的东西,汽车是否可以拉足够的东西,并不是发动机的动力,后世很多发动机的动力都很足,关键在于后车厢的钢材能不能承受,现在的包头,基本上不会考虑成本的问题,他考虑用足够运输量,大多数都是军用的汽车。

240马力东方柴油一号,直接的应用到了重载军车之上,宽大,看起来极为威武的重载军车,可以拖行203毫米的重炮,在包头修筑的高规格公路之上,在告诉公路上70公里的速度迅速移动,这个军车一出现,就让蔡锷感觉到了强大,他甚至一下子想起来了之前杨元钊的承诺,摩步化试验部队。

因为北洋军的入侵,实际上,蔡锷是接替了冯玉祥成为了一师的师长,以前承诺过的机械化部队,坦克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并没有兑现,现在这个军用卡车的出现,解决了203重炮的运输问题,并且增强了步兵的前进速度,哪怕不通行火车的地方,也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快速的前进,相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铁路,似乎公路兴建起来更加的容易。

制约军队问题有很多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机动能力,现在,包头这边,铁路已经基本形成,从包头到200公里以内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火车联通,可是火车相对而言,限制很多,短途之中,机动方便的,就只有汽车,现在,铁路在延伸,公路也在不断的延伸,只要拥有一批重载汽车,重炮部队,就可以在包头控制的范围之中,快速的移动,即便是从包头到太原,600公里,也不过是大半天的时间,这等于是包头重装备实力和军队实力会大幅度的增强。

几乎没有任何的迟疑,包括蔡锷在内,众多主力师的就对着重载汽车下达了订单,最起码,每一个重炮都需要配备,32门105以上的重炮,就是32辆汽车,每一辆汽车的价格,即便是包头本土的采购价格,也高达1万元,可是得到了包头侧正倾斜的军队,是何等的财大气粗,立刻就是160辆的订单。

蔡锷也专门提到了,可以制作一些小型的柴油机,用于生产一些小型的汽车,这些汽车,可以用来运输兵员,运输普通的75炮,还有作为指挥车的存在。

杨元钊听了以后,不由讶然,这不是摩步化么,借助着摩托车,小型越野车的,还有军用卡车,完成一个师的运转,这样的师,战斗力比以往的师更强大,最关键的是,这是快速反应部队,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反应,会非常的快速的,这对于核心区域的军队部署,都会有极大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京独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