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盛世先忧>第126章迷雾
头笼罩着。我努力想拨开迷雾,可我找不到头绪,没有方向,无能为力。此刻,我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先生,事情就快尘埃落定了,时下可迎面向阳,无忧矣!”在我陷入恐惧时,马元贽不知何时来到我身旁,轻松地对我说道。

我扭头看向他,问道:“中贵人,恕我冒昧,不知柳隐士如何到此处的?”

“是跟着皇太叔过来的。听说是赵炼师此刻正在金箓道场闭关修炼,便请他尊长柳隐士出山,过来送大家最后一程。不过方才在殿内,柳隐士拿出了宪宗遗诏,说自己是宪宗旧人。”马元贽答道。

我纳闷道:“宪宗旧人?”

“是啊···他说自己临终受命,带着遗诏逃亡至今,终于可以不辱君命了。遗诏上说,当年宪宗是被穆宗所害,故传位于光王。只是可惜,郭太皇太后权势滔天,不仅让穆宗上位,还将不依附的人都杀了。致使柳隐士不得不归隐山林,方才躲过一劫。”马元贽很轻松的跟我说道。

我皱起眉头问他道:“中贵人不觉得事有蹊跷吗?倘若今日之果,全是这位柳隐士操控的,难道中贵人不会心生忌惮吗?”

“先生多虑啦···那件事发生在二十七年前,彼时咱家尚未入宫呢,他总不能责怪什么吧?再说,他有多大能耐,可以操控咱家和先生?一方游道而已,不足为虑。而且他拿出遗诏,可让皇太叔顺理成章地登基。不过他也说了,遗诏仅传于近侍,不会昭告天下,让大家安心离世。”马元贽回道。

我点点头,不再与他争辩,因为没有结果。我想起另一件事,便嘱咐他道:“此事暂且不议。河朔那边,中贵人还是需派人过去安抚一下。如今多事之秋,朝中大局未稳,河朔不可生乱。”

“先生言之有理,稍后咱家便差人过去。今日三月二十三,咱家先拟召,过不了十日便能将圣谕传达。”马元贽认真起来,严肃地回道。

他说罢,我看向远处,只见萧秀领着李德裕往我这边走来。可能由于刚吃药,今日又遇到诸多事,此时我忽觉体力难支。这才刚过午时,按说,我不该此时乏力的。可偏偏就在此刻,我气血腾涌,直冲百会,瞬间眼界模糊,不省人事。

第二日醒来,我已在万金斋的住处。等用过吃食,萧秀和邓属从外面回来,与我说起昨日我昏迷后的事情。

“尚兄昨日昏迷后,我便让纪仲直和纪伯正兄弟二人护送尚兄回来。没过多久,皇帝在含风殿驾崩。王才人见大势已去,意欲殉葬,当场自戕。后来李德裕和皇太叔一致同意,将王才人追封‘贤妃’,陪葬端陵。皇太叔于先帝灵柩前继位。我将尚兄的意思告知马元贽。马元贽代皇帝命李德裕为‘摄冢宰’,统领丧葬事宜。”萧秀跟我介绍道。

我追问道:“那让马元贽派人去安抚河朔三镇的事,可去做了?”

“据神策军那边来的消息,在皇太叔即位后,已经派人过去了,是礼部的人。”萧秀答道。

我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后来呢?百官、宗亲,可有异动?”

“由于是李德裕领着百官,恭迎新君,所以并无异常。宗亲也都在自家府内,不过他们虽尚无异动,却在得知皇帝驾崩后,不少人并未在府中挂上白绫,与国同丧。”萧秀回我道。

我接着说:“无妨···大势已定,他们就算心中不悦,也不得不顺从了。”

“今日为先帝定庙号的时候,李德裕和白敏中吵了起来。李德裕想定先帝庙号为‘真宗’,白敏中不依,欲定为‘熹宗’。最后马元贽看不过去了,说既然有个‘文宗’,那就定为‘武宗’。众人听罢,才停止争吵,不敢多言了。”萧秀继续跟我说道。

我笑道:“呵呵···‘武宗’,这个庙号,明褒实贬,不过马元贽未必知道这些。先帝平定泽潞叛乱,大举毁佛,竭力惩贪,还是有些功绩的。可惜痴迷仙道,陷于制衡之术,终究眼界狭隘,难成大事。定这个庙号,也不算委屈他。”

说完,我望向窗外,那颗赤松生出了新芽。在这春夏相交之际,鸟语花香的,最是沁人心脾,我不禁有感而发:

历经寒雪松犹劲,春后新花趁夏开。

夜望流星天际落,一星逝去百星来。


状态提示:第126章迷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