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民国之山寨英雄>第一六九章 华夏文明的复兴

李长庚用百家争呜百花齐放这八八个字为标题,写下了关于复兴中华文明的一篇文章,第二天这篇文章就发表在复兴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上。

百家争呜百花齐这篇文章在民国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清未民初正是西学东渐之风日盛的时候,但也有很多大学问家在反思,中华传统文化是否真的一无事处?答案是否定的,中华文华有着系统深厚的根基,只是这种声音随着洋务派的兴起,而被主流政治所压制。李长庚打倒了最倡导西学了交通系,使得这些拥护国学的学者一下翻了身。特别是李长庚在复兴中华文明开篇时写的那段话,直接给国学赋予了肯定积极的政治意义。

李长庚向来是不出手则矣,出手必是一套组合拳,他在等到自己这篇文章的反响后,立刻给唐代大家韩愈作的幽兰操重新普了一道曲,也就是后世孔子那部电影里王菲唱的那首主题曲。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李长庚之所以没有用王菲唱的歌词,而是用韩愈的词来唱,其中大有深意,当然这种深意很快就被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以及国学者们所领悟,李长庚这是要在把韩文公立起来啊!

韩愈其人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李长庚先从一篇小曲入手,接着便是将韩文公的四篇杂说分别为《龙说》、《医说》、《崔山君传》、《马说》纳入到小学课本里。同时纳入课本的还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一些诗。韩愈是唐宋八大家的源起者。可以说宋代其余几位大家都是受了韩愈的影响。李长庚这时把韩愈捧出来,最兴奋的还是儒家学者。

你看委员长说百家争呜百花齐放,到头来还得先把我们儒家的韩文公立出来。程朱理学跟韩文公比起来屁都不算。新儒学一下找到了立足点而兴奋不已。正在家里闭门研究国学的梁启超看了李长庚一翻风雷手段后,仰天长叹!

韩愈不但是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改革家,更是一位谏诤忠臣,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以单字“文”为谥号的大臣,在中国历史上以文字谥号的也只有五位。

由些可见李长李长庚这次出手的组合拳,第一个重拳已经打出。韩文公一立,谁还敢在提程朱理学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东西。儒家有了新机遇,一篇篇华彩文章开始在报纸上冒头,虽然内容空乏,但已经有了方向。特别是那些坐火车去看西伯利亚那片广阔疆土的学者们的诗风。经受了大自然宽广辽阔的影响,开始打破明清以来文化思想上的枷锁,变得豪迈狂放而又富有想象起来。

诗词这种很难从哲学上解释清楚的东西,突然玄之又玄地发力,或许诗词本身就是哲学的一部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中国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强大的感觉,这有点像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变化,不是因为有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一些大师。而是那种从上层社会到底层平民突然间的一种精神上升。

首先是文人们的思想开始产生变化,文人尚武之风开始兴起,文人们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以佩剑带枪为荣,一时间中国的手枪销售市场火暴异常,各种雕花手枪、镀银、镀金等高端手枪开始走俏。更有意思的是汉服在袁世凯称帝时昙花一现后,就被文人们贬低得一无事处,这时人们又悄悄地穿了起来。

日本朝日新闻的评论中酸酸的说道,中国在全世界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一夜间变回了曾经的天朝帝国。

中国的这种变化也开始在官场上出现,一位武汉的官员穿着一身汉服与一位英国领事见面,那位领事分不清汉服和日本和服的区别,那位英国领事对那位武汉官员疑问:“你们中国人怎么开始喜欢穿日本人的服装了。”结果那位官员,袍袖一甩,向那位英国领事,把自已这身汉服前前后后上上下下,从历史传承到服饰意义讲述了两个多小时。最后那位英国领事摇摇头发表了感慨,你们中国人真是奇怪,好像一夜之间,换了身衣服后连人也换了。

洋人确实弄不明白,中国官员怎么一下子就变得有了骨气,别说外国人弄不明白,就是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自己也弄不太明白。那位英国领事在泰晤士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突然间找回了自信。对比了他以前所见到中国官员的形象和今天他所见到的中国官员形象。这个比喻很声动,其中他还举了几个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他评论自己更愿意与现在同他平等对话的中国官员进行工作和交流,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官员身上许多不一样的东西,高深的文化修养,中庸冷静的头脑,处事的细致与条理分明,惊人的记忆能力。

最后那位领事还说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次他见一位县令


状态提示:第一六九章 华夏文明的复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