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46章 风再起时

泸州大营的校场上,一队队新兵正在随着抑扬顿挫的“一二一”的号子声,大汗淋漓地动着,这些人步伐整齐划一,队形始终形成一个长方块,犹如斧砍刀削一般。

一群新兵正在阳光下持戈静立,所有人都是腿脚发麻,头晕眼花,但这些新兵丝毫不顾脸上身上的汗水,一动不动,就如石刻的雕像一般。

另外一块训练场上,尘土飞扬,骏马来回奔腾。一个个身披重甲,浑身湿透的骑兵正在进行骑术训练。骑士们一个个汗如雨下,不停的打马跨栏、越壕沟、调头,不时的有骑士从马上掉下来。

“还不快点起来”旁边的教官骑马赶到,对摔在地下的骑士道“训练时要注意人和马起伏下落的时机一致,赶紧抓紧练习”

教官离开,去指导骑士们跳壕沟的动作。摔倒的骑士从地上爬了起来,开始整理自己的头盔和铠甲,重新上马训练。

每日从天亮到日暮,校场上都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训练声和叫喊声。校场的栅栏外边,围观的百姓都是大饱眼福,年轻人更是看的个个热血沸腾,每日前来投兵的汉子都是络绎不绝。

前来观看的百姓。许多人都是湖广、云贵川的流民或百姓。为了活命或者糊口,不得不加入了泸州大营。

王斌官声斐然,川南活民无数,百姓大多数人也是因为王斌,才让自己的家人加入,这也让王斌心里面的压力莫名大了起来。

看热闹归看热闹,但百姓也知道这里是军营,所以绝对没有人敢擅闯。如今传闻很多,吴三桂势不可挡,已经打下了湖南的长沙和衡州。许多人都说满清鞑子要完了,使得百姓对华夏军的士兵更加有信心。

在观看士兵训练的过程中,百姓时不时的发出鼓励的喝彩声,这也让训练的士兵们精神一振,训练愈发的刻苦起来。

一些年轻女子的观看,更是使得训练的士兵精神百倍。胸膛挺得比平时不知高了多少,就连训练的呐喊声,也比平时高上许多,人也英挺几分。

许多百姓看得都是目眩神迷,士兵们的训练方式十分新颖,也是十分的吸引人,这也是新式训练和旧时训练的不同。

华夏军的拼刺术,凶狠毒辣,又讲究整体配合,即便是民间的武林高手碰上,也不一定会落下风。而华夏军军纪之严明、士兵之悍不畏死,更是远远胜过了普通的绿营士兵。

“全都给我记住了”军官怒目圆瞪,满头大汗,声嘶力竭地大喊道“到了战场上,后退就是死打斗时,非常简单,按平时训练的就行了,手里的刀枪要拿稳战斗时,都不要害怕,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在到了战场上,不用害怕,即便是死,我们这些军官也会先死在你们前面”

“现在听我口令,预备用—枪,前进,后退,跃进”,“口令,突刺刺”。

随着军官们的怒吼声,新兵们操着手里的长枪,向前狠狠的刺出,又整齐划一的收回来。

张大牛发出一声怒吼“杀”,手里的长枪疾如闪电,狠狠地刺了出去。

张二牛发出一声怒吼“杀”,就像面前站着对方一样,手里的长枪直直地刺了出去,仿佛已用尽全身的力量。

所有的士兵挥舞着长枪,动作一招一式,动作一致,急快凶狠,在太阳底下认认真真,谁也不敢懈怠。

泸州大营,现在已经有了5、000多新兵,加上原来剩下的绿营兵500人,已经是6000人的大军。

“记住,在训练的时候,要像实战一样!一定要记住三个字,快、准、狠。如果能把这三个字练好了,一般的绿营兵都不是你们的对手”

张大牛兄弟汗如雨下,和其他新兵一样,嘴里大喊着,跟着众人一枪一枪的刺了出去。

天气慢慢的变热,泸州大营旁的田地里,碧绿的庄稼绵延不绝,无论是半人高的水稻,还是枝叶蔓延的番薯,都是郁郁青青,长势喜人。

这泸州大营的士兵已经训练几个月了,周围的百姓也已经习惯了这些士兵的呐喊。

大家都没有失望,王大人的士兵秋毫无犯,军纪森严,谁也不敢扰民。

上次有个士兵买了东西不给钱,如今那脑袋还在营门口的栅栏上挂着呢。还有几个骚扰妇女的,除了一个正在被追捕外,其他的都被砍了头颅。

孙老头半夜起来,叫醒了儿子,原因是暴雨来临,他得把田里的水排出去,否则对番薯的成长不是很好。

挖好口子,看着洪水倾泻而出,孙老头父子俩都是松了一口气。

突然,孙老头的儿子指着不远处的泸州大营,大声道“爹,你看,那些士兵半夜还在训练”

孙老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起斗笠,向着那火光照耀之处看去。

漆黑的夜里,屋外暴雨如注,一队队军士站在教场上,一个个如雕像般矗立。他们浑身已经湿透,所在的地方已经成了一片水洼,但他们仍然一动不动,因为没有任何解散的军令下达。

暴雨一直未停,士兵都是肃穆而立,屋里的火光照出来,军士手里的刀枪泛出一丝炫目的寒光。火光照耀在他们的脸上,忽明忽暗。

没有人敢故意倒下,除非你不想上进,不想从低等兵升为中等兵,或者从中等兵升为上等兵。因为倒下的人,不管是哪个阶层,都要被下放到辎重营当辅兵去,也许将来就上不了战场。

有一个士兵终于坚持不住,倒了下去。一个脸色黝黑的军官过来,查了查记录,轻声道“


状态提示:第46章 风再起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