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巧芝身单力薄,一天削一百个谷子就不错了。那韩文义看着还心疼,悄悄地向她说:“悠着点儿干,累就歇歇,别累着。”
黎巧芝感激地看看他,趁别人不注意,悄悄向他说:“墙……”
韩文义听了一个“墙”字,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心里充满了惊喜。他抓紧捆了一会儿谷草,便溜之乎也了。他小跑跑到黎巧芝家的院墙外,到那窟窿跟前,果见用小石头堵着。他拿开石头放在墙头上,一封信静悄悄地在里面放着,他高兴地取出来。离开了院墙,便急得看了起来。当看到“见不到你,心里就空落落的,像丢了魂儿似的。”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好啊!”又急忙四面看看,见没有人,才自顾自地笑了。当看到“只是怕难过我爸爸那关”,心头也不由地掠过一道阴影,随即又自言自语道:“哪有一番风顺的,不经风雨,怎见得彩虹。”当他又回到场院的时候,兴奋得满面通红,激动地看着黎巧芝。黎巧芝看到他那表情,知道他已拿了信,不由抿嘴一笑,低下了头。
韩文义的一举一动,高志远都看在眼里,他突然离开,又兴冲冲地回来,那满脸的兴奋样,他知道他去拿信了。他和韩文义比,要矜持得多,他只不时地朝刘月芬看一眼,但一看到她那红苹果似的圆脸,渗着细细的汗珠,红润娇艳,就不由地心里一动……想多看几眼,又不敢多看……
白天削一天谷子,晚上必须打夜场,不然,谷穗占着场院,什么活也不能干。打夜场只许男人参加,每晚用多少人,从喊出工开始到人够为止。每人都想参加打夜场,因为打一晚上夜场不但能挣半天的工分,而且,还能吃一顿夜饭,在那吃粮紧缺的年代,那一顿夜饭的可是有无限的吸引力啊!
韩文义早早地找上高志远,两人一起参加打夜场。你可能会奇怪,那时没有电灯,黑黑的夜里怎么打场啊?这是因为都是谷穗,里面只有谷梗和谷叶,比较好压。再者,夜场端出的穰草,以后白天还要打一遍,所以就是带出些谷粒也没什么问题。
高志远头一次参加打夜场,觉得很新奇。把谷穗摊匀,用碌碡压一会儿,便往出搂穰草。夜黑蒙蒙的,在黑夜里干一会儿活,眼睛就适应了,并不像想像得那么黑,而是朦朦胧胧的,影影绰绰还能看得见,虽看不清。这时干活全凭手准,搂场搂惯了,便非常熟练地不深不浅的搂着,端穰草的也是凭习惯,用杈子杈起,不会带上粒子,端了出去。
夜里干活,虽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倒很有趣。打谷子要“三遍穰草两遍掠”,三遍穰草就是用搂场筢搂三次,两遍掠,就是用扫帚掠两遍。为什么不叫扫而叫掠呢?因为所谓的“掠”,是用扫帚在谷粒上轻轻地扫,只扫出谷梗谷叶而扫不到谷粒,所以叫“掠”而不叫扫。打谷子有这五遍手续,就剩下谷粒和糠皮了,堆起场来,就等第二天扬场了。
打完夜场一般都得到半夜,堆起场来,就吃夜饭了。这是最热闹的时刻,也是最开心的时刻,每人一来打场就从家带来一只大海碗,一人一碗粥,“唏留唏留”地喝起粥来。夜饭是在饲养室用给牲畜泡料的大锅做的,因为锅小熬粥不够吃,饲养室的大锅是全村最大的锅,能盛五、六挑子水,熬粥能够几十人吃的。一般是熬土豆粥,有时恰巧生产队有瘦得过不去冬的羊羔子杀了,那就熬肉粥了,那就会意想不到地改善生活了。熬粥的当然就是饲养员崔怀文和吴永康了,他俩是生产固定的饲养员。因为饲养员是个肥缺,在生产队,到了冬天一般社员都没活干,那就挣不着工分;而冬季正是用着饲养员的时候,所以,当了饲养员冬夏都有活,一年能挣一般社员两人的工分。而崔怀文和吴永康都是铁杆的贫农,吴永康忠厚老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正是饲养员的料;崔怀文虽干活藏奸耍滑,但他凭着成分好,非要干,别人也不好把他怎样。
喝粥的时候,崔怀文就成了掌勺的了,他往锅台脸前一站,拿着给牲畜和料的大铁勺子,谁伸上碗来,就是一勺子。那粥都是一勺一个的稠粥,和干饭差不多。打场有二、三十人,有坐炕上的,有站地上的,有蹲锅台边的,挤得满满一屋子人。一人一大海碗,都“唏留唏留”地喝着,满屋都是“唏溜”声,听起来好不热闹。吃完第一碗的,马上去盛第二碗,这时,在灶坑吃的崔怀文就会朝起大铁勺来,再给你一勺,又是满满的一碗。按理说,生产队做夜饭管够,谁爱吃多少吃多少,不需要有专人盛;可崔怀文像有盛饭的瘾,从始至终的一直盛完。
吃完饭,高志远和韩文义往家走,高志远不解地问韩文义:“吃夜饭也不限量,崔怀文为什么非得给每个人盛?弄得都像受他监督似的。”
韩文义胸有成竹地说:“你刚回来,没和他打过交道,还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那是一个坑蒙拐骗投机取巧见便宜就上的家伙!我没给你说过他帮他兄弟媳妇抓人的光荣历史吗?饲养员是多少人都眼红的活,别人猫好几个月的冬,一分挣不着,他当饲养员,活又不累,挣一冬天的工分,一个人顶两个人挣工分,这活谁不想干?可为什么就他能干上,就是谁也没他脑袋尖,便宜活他要没干上,也不让你干消停,别人都跟他生不起那个气,才让他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