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赤壁之崛起荆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牂牁僰道
见状,叹道:“原来如此,你们这是对我军生出了嫌隙之心啊!朵思大王,当年陛下领兵进入南中,你多次领兵抗拒。后被陛下所擒,陛下捐弃前嫌,不治你罪,反而还将你的族兵都还给了你,让你复归洞府,仍做一方蛮王。此恩此情,可昭日月。这些年南中都督府和建宁太守府可曾有欺压你部族的事情发生?三年前,你的部族遭遇了洪灾,粮食颗粒无收,也是南中都督府调拨粮草支应,这才使你的部族在大灾之后没有饿死一人。你怎么会相信这些流言,真以为我军存着让你们送死之心呢?若是此事被李恢都督乃至于陛下知道,不知该会如何伤心。”

朵思大王大王闻言,顿时羞的面色通红,诺诺地道:“那……可能是我弄错了。我其实也不相信这些流言的,只不过儿郎们心下有所疑虑,所以我也就……。董太守放心,我愿戴罪立功,还请太守暂且记下我此次之罪,容我戴罪立功。”

董和闻言,看了看朵思大王,再看看孟琰,随后叹道:“罢了,军中有流言暗自传播,我身为主将却无半点察觉,这是我的失职。此战之败,我也有罪。我当上表都督,自请处罚,你们应该如何处置也一并交给都督定夺吧。”

孟琰和朵思大王闻言对视一眼,就听孟琰道:“我等愿意待罪立功,还请董太守网开一面,明日再去与马良决战,必定拼死搏杀,不破蜀军,誓不收兵。”

董和犹自沉吟,就听旁边的杨洪道:“南中的流言不会凭空而起,必是马良暗使人传播的。如今孟琰和朵思大王中计,致使我军今日大败,马良此时必定洋洋得意,而且还会多派探子,到我军营寨周围查探,看董太守将如何处置孟琰和朵思大王二人。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将计就计?”

董和闻言,讶道:“你的意思是……诈降?只是马良深有韬略,能骗过他吗?”

杨洪指了指孟琰和朵思大王道:“有此二人在,如何不能瞒过马良?且如今潘濬、张任的大军已经全取了巴郡、巴东。张任正率领主力出垫江攻打巴西,以张任之勇略,兼我军之精锐,而去攻打空虚的巴西郡,想必取胜不难。马良此时必定对战局忧心如焚,亟待歼灭我军,好分兵去救阆中。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马良即便有所怀疑,也会选择冒险一试。毕竟相持下去,他也只是在等死而已。他多半会选择博上一搏的。”

董和闻言,点了点头,转头看向朵思大王和孟琰,道:“如此,便要委屈二位一下了。”

朵思大王和孟琰道:“只要能将功折罪,我等甘愿受些委屈。”

当下董和传令,将朵思大王和孟琰押出斩首,孟琰当众高叫道:“董和,你是建宁郡太守,我是朱提郡太守,我们官阶一致,你又不曾持节,无权杀我!你若杀我,便是动用私刑,他日陛下得知,必定降罪于你。”

与此同时,兀骨突、杨洪以及其余军中将吏也都纷纷求情,董和这才余怒未消地道:“我受李恢都督之令,执掌僰道之兵,如何无权处置犯令之将?!”

孟琰大声辩驳道:“我乃两千石高官,便犯军令,也当请出节杖方可加罪,你无节杖,不可杀我!”

董和暴怒道:“好、好、好,你欺我无节杖,但李恢都督手中却有!南安距此不过三百里,来回六百里,信使两日夜便可回来。我这就将你二人之罪上报都督,请令斩杀你二人。”

当下董和写了公文,命三波信使陆续启程,送往南安交给李恢。待信使走后,董和余怒未消,对着孟琰和朵思大王喝道:“我虽无权杀你们,但毕竟是一军之主,杖责之刑我还是能做主的。”

当下董和下令,杖责孟琰和朵思大王各一百脊杖。众将闻言,尽皆倒吸了一口凉气,就听孟琰道:“董和,你要杀就杀,何必如此折腾人?一百脊杖,军中有谁能承受得住?你分明就是包藏祸心,欲要杖杀我等。”

杨洪也在旁边劝道:“太守既然将二人之罪报请李恢都督处理,便该留二人一条性命。否则都督面上,恐怕不好看啊!”

董和闻言,面色变了一变,这才咬牙道:“也罢,那就杖责三十,生死自安天命!”

当下董和命人将孟琰和朵思大王拖到刑帐之中责打完毕,二人居然都还有一口气在。董和见状,这才气哼哼地回帐去了。

当夜,孟琰和朵思大王都被安置在别帐看守,身边只有两名亲兵侍候。至下半夜,一名亲兵偷跑出营,径直去了马良的营寨求见。

此时马良也正看着手中的一封公文,那是蜀军斥候截杀了一波董和的信使之后劫来的书信,信上写的正是请李恢下令斩杀犯令的孟琰、朵思大王之事。马良正思索着这其中是否有可资利用之处,就听蛮将朵思大王和孟琰派来了信使,当下马良命将来人请进来,问道:“朵思大王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那信使道:“只因我家大王日间败阵,那董和便责打了我家大王三十脊杖,几乎丧命。董和还写了公文上报李恢,欲让李恢杀我家大王。我家大王不想平白丢了性命,因此派我来见马将军,欲要与将军里应外合,共破董和。”

马良道:“董和欲杀朵思大王,但李恢却也未必会听从。你家大王何不静等李恢的消息,看清形势,然后再做决定?”

信使道:“等到李恢的回信到来,再做决定,那就晚了!当年刘贤入南中之时,我家大王曾起兵追随孟获,对抗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九章 牂牁僰道--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