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逆流战国当名嘴>第十章 还好自己是个穷光蛋

一番畅谈之后,两人哈哈大笑,双手叉腰意气风发,遥望远方那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齐齐有豪情万丈之感。

而且经过这次会谈,彼此间的情谊又无形增进了一分,之前他们是同窗,现在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更是同志。

两人一伸懒腰,欲回草堂。

却见一位青年学子在桥的另一头无声伫立着,他黑衣冷面,右手紧捏着一柄翠绿的竹剑,也不知倾听了多久。

文锐?

两人一怔,不由停下脚步。

文锐来自南方的魏国,人如其名,浑身气质就像一把锋锐的利剑。

据说他是春秋时期和范蠡联手辅助越王勾践一举击败吴国的上大夫文种的后人,不过和他先祖不同,他对治国权谋毫无兴趣,反而醉心于武道。

他少时在越国,从一位异人手中学习过闻名天下的越女剑法,而后又听闻鬼谷先生这里有一套庖丁剑法,所以不远千里,来云梦山向鬼谷先生求教。

在同学们的眼里,文锐沉默寡言,整日手不离剑,是个不折不扣的剑痴。

……

当苏秦和他目光在空中交汇,对方冰冷的杀气让他上身忍不住摇晃了一下。

显然是刚才苏秦贬低剑客的话刺激了他的神经,如果不是同窗,或许早就化下道来,和苏秦来个生死决斗。

目光静静对峙。

两人的眼神都毫不退缩。

在苏秦眼里,文锐爱剑如痴,视身外之物为性命,可谓不智,而在文锐眼中,苏秦不过是一个大言不惭的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遇到歹人只有下跪求饶。

溪桥之上,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正当张仪尬笑着上前,打个圆场,想为二人找个台阶下时。

草堂外“铛铛”作响,小师弟荆尚用青铜瓦片相击,敲起了上课钟。

文锐一言不发,右手对苏秦示威似的挽起一朵凌厉的剑花,然后霍然转身,衣诀带风大步流星而去。

呼,张仪甩甩头上的汗滴,对苏秦不厚道笑道,“嘿嘿,这下你惨了,今天在剑道课,两人对练时,他一定会选你做对手,到时光明正大地把你打个半死。”

“不是吧?”

苏秦声音都吓没了,刚才和对方瞪眼的勇气完全消失不见。

他记忆里搜索一番,果然,就在今天上午确实有一节是剑道课。

而且,还是不容推辞的必修课。

哎呦鬼谷先生,你这里怎么什么都有?要不要这么博学啊。

苏秦心里一阵哀嚎。

……

说到古人上学,苏秦脑海里一些平日贮备的资料纷纷涌现出来。

华夏民族从石器时代教孩子打猎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培养。

在春秋战国时代,对年轻人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和章程。

分为国学、乡学和私学三大体系。

其中国学和乡学都是政府出钱出力官办的学府,而私学来自民办。

国学主要设置在王都,入门条件极高,是彻彻底底的贵族学校,学员全部都是王侯太子和公卿大夫子弟。

乡学的位置在王都郊外,门框也是不低,一般是中小官吏和有钱的商人子弟才能凭权利和金钱入驻。

孔子曰:“不读书,无以言。”

一个没有念过书的人,简直连话都讲不好,因为即使作为当下普通话的“雅语”,也要请专门先生来教你才行。

所以,很多寒门子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如鲤鱼跃龙门,读书识字那自然是人生最起码的第一步。

为了给这些不甘在田地和牛打一辈子交道的有志青年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各地贤达人士的倡导下,在春秋时代,各国私学纷纷应势而生。

以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的革命性形式,让无数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孔子也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之一,据《史记》记载:青年时代的孔仲尼,经常背着书囊赶着牛车出国到各个私学留学,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学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如此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才奠定他今天儒家宗师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后立刻创办了天下闻名的孔子私学,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桃李满天下。

……

在课程安排上,国学和乡学教授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私学,虽然也是六门功课,却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除此以外其他如墨家、道家、法家等各个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私学内容,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在苏秦的记忆里,鬼谷先生位于云梦山草堂里的私学却是全天下最让人目瞪口呆又痴醉神迷的一个。

因为这里学习的内容,不以一门一派所限制,而是气势如虹包容万象。

鬼谷先生是个当世奇才,在各个流派的私学都曾经潜心游学过,所以无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都耳熟能详,最后在各家学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精博的鬼谷之学。

学游说权谋可以找他。

学儒家礼仪可以找他。

学治国理政可以找他

学养身、学兵法、学阴阳五行、学天文地理,甚至学剑道学医术都可以从鬼谷子这里得到梦寐以求的知识精华。

如此一来,世人自然趋之若鹜,但他弟子却始终维持二十人以下。

这自然有其原因。


状态提示:第十章 还好自己是个穷光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