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30章 挥刀出鞘

李重进毕竟是只老狐狸,他不像李筠那样做事鲁莽,相比之下他谋划的更加周全,先是坐山观虎斗,等双方两败俱伤之时再伺机起兵。

为了稳妥起见,李重进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翟守珣去探寻赵匡胤的底细。

心腹不心腹这个说不好,不过翟守珣的确在李重进老板手下打工多年,但很明显,他对自己的这位老板很不满意。

带着刺探情报任务的翟守珣来到了京城,并按礼节觐见皇帝。翟守珣一到,赵匡胤并没有像对待之前的李守节那样凛若冰霜,而是一反常态,马上放下架子,非常友好的对翟同志表示亲切慰问,同时对他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赵匡胤越讲越起劲,期间还不断的给翟守珣分析了当前的形式以及自己曾经带兵打仗时的经历,直接把这位仁兄说的傻眼了,一愣一愣的。

赵匡胤的口才十分了得。按照现代标准来说,赵匡胤同志实在是个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板。可以说他的吐沫并没有白废。在他的思想教育外加萝卜大棒的威势下,翟守珣将李重进想要造反的事情一股儿脑说了出来。

完喽,可伶的李重进同志,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多年的大将,按理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胆小的,怕事的,耍横的,不要命的。可是到头来竟然栽在了自己人手里。要怪也只能怪李重进自己没有识人之明。

于是,阴谋也就变成了阳谋。赵匡胤开始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了。

但是在李重进造反之前,必须想尽办法把他稳住,一来为宋军的军事行动争取准备时间,二来麻痹李重进,使其放松警惕。

要知道以李重进的级别,一般的金银财宝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美女也不行,此时李重进54岁,恐怕是无福消受。想来想去,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暂时稳住李重进——丹书铁劵。

这个东西在当时绝对是稀罕玩意,别说贵族,就是皇亲都不见得有,其罕见度堪比现在的国宝熊猫。

丹书铁劵,也可称之为免死金牌。这个物件在当时可是有钱无市,无论你有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而能享受这种福利的大都是些开国功臣、救驾之人(救皇帝小命的)和社稷重臣。

好吧!既然这么稀罕,那我们就来说说它的用处。首先便是荣誉,在古代那个论资排辈的时代,此荣誉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除此之外,还兼有更大的实用效果——免死。当然,不是无止境的那种,而是只有一次机会。无论你犯多大的事,只要不是谋反这样的重罪,都可以免丢小命,说白了就是身上多了一层护身符。

铁券,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因为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负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正所谓: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这个丹书铁劵确实起到了作用。翟守珣将这个稀罕宝贝带给李重进后,李重进犹豫了起来:造反虽然收益很高,成功了可以当皇帝,可风险太大,自己一大把年纪无所谓,死了也就死了,拼搏一把很划算,可自己的子孙以后的路该如何走?

赵匡胤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你李重进不惹事,我就保证你以及你的子子孙孙一辈子锦衣玉食,安安稳稳。

这是个承诺,也是份信任,同时也挑明了立场、原则问题。

说到底,赵匡胤是不希望李重进谋反的,因为刚建立起来的大宋王朝还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这个时候任何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掀起一场风暴。

但是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重进最终还是选择了造反这条路。

既然李重进准备造反,那么赵匡胤也没有必要再苦口婆心的劝阻了,因为李重进已经听不进去这些了,要想让他屈服,只有用实力说话。

谁的拳头硬,谁就有发言的权利。

谁的实力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王者!

公元960年十月,赵匡胤亲率大军征讨扬州,这是他建国以来第一次亲自率军出征。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他的心中,李重进的分量比北汉、李筠这些跳梁小丑要可怕的多、危险的多。要想除掉这巨患,自己才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赵匡胤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这种上马冲锋、下马治国的本领着实罕见。

十月二十四日,大军出发,赵匡胤再次挥刀出鞘,兵锋直指扬州城。

十一月初,两军在扬州城下相遇,伴随着冲锋的号角,双方的士兵开始了血腥的杀戮。

这是一场龙争虎斗的决斗,也是针尖对麦芒的拼杀,这场决斗关系着中原的最终归属权。如果赵匡胤胜利了,那么他一手缔造的新王朝将会变得更加稳固;反之,一旦失败,那么李重进便会抓住战机,转守为攻,向大宋王朝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到时的局面将更加的混乱,更加的不好控制。可以说这是赵匡胤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所幸的是,最终的胜利属于赵匡胤同志。这位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历练,在战争中浴血拼杀的勇士逐渐成为了战争的掌控者,再一次印证了赵匡胤是这个时代中毋庸置疑的强者。

十一月十一日,宋军攻破扬州城。


状态提示:第30章 挥刀出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