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33章 布局天下

不妨来鸟瞰一下宋太祖初得天下时的政治版图。

宋朝北边面对的是辽国和盘踞在山西的北汉,北汉与辽结盟(说难听点儿就是依附)互为犄角,与北宋对抗。南方有很多的割据政权,势力较大的有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当然也有一些小的割据政权存在。

面对五代以来的割据局面,赵匡胤是有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在平定二李以后,十一月的一个雪夜,太祖和弟弟赵光义密访赵普家,共同探索大宋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次密访中赵匡胤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见在赵匡胤的心中早就已经容不下其他的割据政权存在,早就有对其他政权动刀子的想法。

而赵普也没有让赵匡胤白来,说出了心中早就规划好的想法:”五代以来,兵乱不止。如果想要统一全国,那么可以先打南方的势力,这些势力各自为战,我们可以先将它们消灭。同时南方的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实施‘以战养战’的策略。”

“那为什么我们不打北方呢?”配角赵光义疑问道。

“众所周知,要攻打辽国,必须先灭北汉。本来北汉和辽国就是蛇鼠一窝,一旦我们有风吹草动,北汉定会要求辽国派援兵,而辽国的士兵向来精悍,如果我们与其交战,战事稍有不利,那么我们周边南方的势力就会蠢蠢欲动,到时我们会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

总之攻打北方会使北汉和辽紧紧联合,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了北汉,还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障。现在南边各个割据政权间互相敌视,我们可以集中力量翦灭南方的割据势力。如果我们攻打其中的某个国家,其周边的国家一定不会去援助,因为他们更乐意作壁上观。

雪夜定策确立了先灭南方割据势力,后图北汉的统一的战略方针,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方略进行的。对辽和北汉,在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只在边境适当显示武力,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辽国互派使臣发展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视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很快,突破口就出现了!

虽然坐上皇帝的宝座已经整整两年,但赵匡胤每天坐立不安。因为在他周边还有不少割据政权,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络,成为了赵匡胤统一天下的一道道障碍。

然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在赵匡胤刚刚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后,来自湖南、湖北的两封求援信就送到了赵匡胤的办公桌上。

在别人眼中这或许只是地方武装的小冲突,但在赵匡胤的眼中却是一个机会,一个天赐的良机。

这个事件成为了赵匡胤统一霸业的开始。

{起因}

湖南的节度使名叫周行逢,是当地的土霸王,手下聚集着众多的亡命之徒,人多势众,在湖南地界几乎是横着走的主儿。

周行逢本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早年靠种地为生。可农民在当时是没有任何市场的,于是开始转行。他这个转行可有意思,别人转行可能去当兵,而他选择的是做土匪,当然用文明点的词句就是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

当土匪也是要看天赋的,恰巧周行逢就有这个天赋。在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周行逢就成了这一带土匪的首领。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土匪,周行逢开始招兵买马,逐渐成为当地最大的势力。

他的好运并没有到此结束。不久后,上天又向他抛出了一个更大的橄榄枝——做武平(今湖南)节度使。

朝廷给他这个职务,就是要他效忠大宋。周行逢也很好的履行了这职责。可好景不长,不久后他就去世了。周行逢工于心计,临死前为了确保儿子顺利继位,相继除掉了陪伴他的那些兄弟,但是剩下了一条漏网之鱼——张文表。

不是周行逢心慈手软,也不是张文表有多厉害,而是上天没给周行逢机会。当周行逢要向张文表举起屠刀的时候,周行逢病了。

在弥留之际,他召集部下,把一手创建的基业传给了11岁的儿子,并在临走之前交待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一死,张文表可能会造反,如果真出现这种状况,派杨师潘去讨伐他。要是杨师潘摆不平的话,你们只好去向大宋投降。”在说完这话后没几天就去世了。

为了证明周行逢的猜测,张文表马上就造反了。理由很充分,当初共打天下,现在应共享江山,既然你“退休了”,那么就应该由我来坐头把交椅。

既然打定主意动手,就立马行动。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张文表迅速占领了株洲和潭州。如此一来,湖南的四个州府,他就已得一半。

不费吹灰之力连拿下两州,这让张文表渐渐傲慢起来,变得目空一切。“如今在这里,还有谁是我张文表的对手!”每当想到此处,张文表都得意地仰天大笑。

此时的周保权刚拿到接力棒,还没等他发言,便被张文表给夺了过去。按理说,抢点地盘也就算了,可张文表不知足,他的人生格言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抢地盘?那还是小菜,我要吃的可是大餐!最起码湖南这盘菜我要定了!

于是,张文表带着手底下的小弟开始四处折腾,整日拿着刀剑


状态提示:第33章 布局天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