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70章 劝帝立储

寇准,字平仲,980年进士,先后做过知县,中丞,通判,参知政史,枢密使。

寇准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能熟读各类诗词,十五岁便能精习《春秋》。如此的神童,自然很受老天的眷顾。寇准在19岁那年便考中了进士。如此年轻有如此成就,他的才华让人都产生了怀疑。

寇准亲自消除了大家的怀疑。在选取进士之前,还有殿试。这是皇帝亲自出题,让考生回答。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属于随机性问答,无标准答案,只要能达到皇帝满意即为合格。

说实话,殿试是最难过的一关,不仅考验你的学识,更加考验你的机智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考验你的各项综合素质,比如,胆略。你去参加殿试,从一个贫困村庄一路走来,来到了风云际会的繁华京城,带给你好奇的同时也带给你自卑感。你会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更何况还是天下权利的中心——皇宫。有没有想过,当皇帝的目光,满朝文武的眼睛都注视在你一人身上时,你会不会紧张,会不会满头冒汗,腿脚哆嗦,说话磕巴?

还有礼仪,要知道皇帝主持的殿试,那可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虽说有礼部的官员事先教给你规矩,但到了大殿上会不会情急之下忘记,会不会出现差错?见到皇帝,口号喊的是不是整齐、响亮,衣服穿的是不是得体,那都有讲究的。

第三点,运气和长相。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卧龙凤雏的大名,作为整部三国里的精彩看点,两人的智慧权谋无人能出其右。司马徽更是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来高度赞誉二人。可是有谁知道,庞统为何迟迟不能重用?除了心性孤傲、怀才不遇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面丑。

事实上,长相也占很大比例,长得再在碰上个不开眼的皇帝,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在我印象中,北宋长得丑却仍受重用的人还是有的,比如狄青。

说了一大堆,主要还是说考取功名的不易。殿试就是鬼门关,要想当官,就必须闯过此关才行。

19岁就能参加殿试,就连太宗都感到不可思议,以为是有人做了手脚(“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寇准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打破了各种谣言。他入朝觐见毫不拘束,规矩得体,对皇帝的提问更是对答如流。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的成就,可谓是天之骄子。赵光义对眼前的年轻人非常满意,他相信,这位年轻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他并不打算重用,因为好玉需要打磨,于是寇准被派到了巴东担任知县一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两年后,寇准因为业绩突出又重新被调到了京城,任尚书虞部郎中。

虞部郎中虽然名字很一般,可却让无数青年挤破脑袋都想要争夺,因为它是一个肥差。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今天的后勤部长,主要掌管采购事宜,比如宫廷中所需要的药物、薪碳、陶瓷以及日常用品等等。

假如你能捞到这个职位,那么就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

寇准得到这样一个肥差,捞点好处,克扣点孝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他却没有这样做,依旧按照规矩来办事。下官们给的孝敬分文不收,好处也不拿。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只是装装清高,故意抬高身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们慢慢发现,他就在这样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而又倔强,是朝廷官员对他的一致评价。

在《宋史》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淳化二年(991年),朝廷处理了一桩受贿案。当时情节严重的王淮贪赃数十万两白银,仅被撤职杖责,口头批评了几句。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成了替死鬼,被处以死刑。

王淮虽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可他有个哥哥叫做王沔,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在他的周旋下,自然王淮是无事的。

当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有发生过一般。可寇准却愤愤不平。

寇准忍不下这口气,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太宗讲了一遍,最后总结道:“王淮和祖吉都触犯了法律接受贿赂,祖吉贪污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贪污几十万两却没什么事,还恢复了原职,这难道公平吗?”(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

最后经查,证据确凿,王沔也当场认罪。

太宗严肃处理了这件事情,并且将寇准任命为左谏议大夫、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与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刚直忠正,嫉恶如仇,眼里不容沙子,虽多次忤逆上意,却仍得到宋太宗的重视,引为心腹。

宋太宗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得到寇准,如同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由此可见,寇准在太宗心中的地位很高。

在立储这件事上,寇准起了很大作用。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头疼的事情。因为宋太祖驾崩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践祚,并且宋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宋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宋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当时大臣们对立储一事讳莫如深。曾有臣子冯拯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


状态提示:第70章 劝帝立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