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夺鼎1617>第二百九十六章 军容差距
些家丁们。以南中军的军纪看来,都是些刺头,不遵守军纪,甚至是带头破坏军纪的兵油子、兵痞之类人物,都是些不合格的兵,但是,放在如今大明各地军镇之中,已经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作战力量了。

这也就是难怪,为什么号称数万人马,居然对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商船队的区区五条武装商船、几百名公司保安而束手无策的原因。

潮州参将夏之木披了一身的铁甲。系着一件大红锦缎制成的披风。在自己的认旗之下倒也显高大魁梧,威风凛凛。不过此时他也是脸带艳羡,目光不时扫视站立在自己旁边的廖冬至旅的士兵们,仔细的用目光打量着站在铁血十八星军旗之下的那些士兵。

那些才是好兵。俱都是挑选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身材结实。严守纪律。在江风卷着从珠江上袭来的阵阵水珠掠过各个军阵时,水气浸湿了他们身上的盔甲衣袍,但是在这种天气情形之下他们依旧只是持枪肃立。

从当年的广东总兵官戚继光、到后来的俞大猷之子福建总兵俞咨皋都曾经对广东军队有过影响。都试图将这扼守南海的广东军队好生整顿一番,奈何,一件事,钱粮!

从万历后期,随着所谓南倭的逐步被平息,加之辽东反贼的兴起,明军的战略重点逐渐北移,这被数代人经营的南海防御体系便逐渐荒废。

以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南澳为例,最初南澳游兵原有兵员1835人,各种船只40艘,至天启二年1622年减至874名官兵和34艘战船,到崇祯十年1637年,只剩下8艘战船和721名官兵。在嘉靖年间设立的海防六座水寨之中,只有在琼州的白沙水寨,因为守汉的手早就以协防的名义伸进了白沙水师,这才保持了原有的规模,不过,是水师左翼的实力罢了!

随着战略中心的北移,加上国家财政的日益困难,便无法供给庞大军队的粮饷需求,必然削减钱粮,只满足一小部分所谓精锐士兵的物资待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应到军中,将领也必然将这部分粮饷,用来优先供应自己身旁最忠心,最有战斗力的亲兵护卫。如此,必然出现许多兵为将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明末的家丁制出现。家丁的作用是矛盾的。一方面,各边将召用家丁,厚其养赡,用备前锋,每遇征战,家丁当先,弱兵随之,可以鼓勇取胜。所以当辽东一度革去大部分家丁,并且存留下来的家丁也只支给单粮时,一时亦觉省饷,以后辽兵遂不能战《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二李化龙《摘陈辽左紧要事宜疏》。

另一方面,家丁盛则将领专倚之,忽视一般士兵,厚养家丁,而以营兵充其役,驰其马,且听其骚扰,朘军食而供之,家丁盛而军心离矣《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六戚继光《练兵条陈疏》

为了豢养这些家丁,带兵将领们则是大力克扣其余兵马的粮饷来供养这些人,常常有兵册上兵额数量万人,而实际能战之兵不过千人的事情发生。

而且随着带兵将领的升迁调动甚至是离职,这些家丁私兵也随之而去,这就形成了用国家的军费而为带兵官豢养私兵的怪现象。

此类军队怨气十足,战力极差,胜时一拥而入,败时溃逃千里,就算将领身旁有部分英勇善战的亲兵家丁,也扭转不了这种恶性的局面。

将领手握精锐重兵,也必然有军阀化的危险,只注定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忽视了国家的利益。朝廷花重金养出来的军队,反而在关键时刻。有投敌叛变的危险,明末这种例子太多了。

明亡时的宣府军,关宁军,南明的数镇军队,都是如此。

当然,大明家丁制度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没有私兵,便容易为他人左右,特别是朝廷。

家丁,兵为将有。军将侵军饷厚家丁而薄軍士。厚此薄彼,那些被放弃的军士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被人视为废物,岂会没有怨恨?这些人在战场上往往是最先崩溃的对象,他们造成了很坏的局面。就算家丁们再能战,也无济于事。

而且家丁都是军官们的私产,很多人还是将官们的家奴,军官们除了侵吞军饷外,就是大量占有田地来养活自己的家丁。要裁撤军官们的家丁,谈何容易?这都是他们的命根,要断人命根,他们就会跟你拼命!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辽西的祖氏家族,祖大寿多次降而复叛,辽东军队也是多次哗变。但是朝廷压根不敢处置他们。就是因为祖家和后起的吴家有着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在辽东各地官将之中一呼百应,而且两家都有为数众多的家丁私兵。这也就是他们能够勒索朝廷,在朝廷与辽东反贼、日后的李自成大顺军之间首鼠两端的本钱。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只是见势不妙。给自己找一块遮羞布。作为叛变投敌的借口罢了。

同九边军镇、北方各地官军相比。广东的明军之中,将领豢养家丁的习惯也是根深蒂固。不过,稍微好些的是。因为灾害不像北方那么严重,所以,普通营兵的伙食和营养状况比起内地根本吃不饱的情形要好很多。

而南中军同内地官军相比,外人看来差距在军容、在士气、在装备、在饮食。实际上,最大的差距则是隐藏的更深。一支是处于上升期的近代化军队,一支是处于没落阶段的封建军队。

南中军是因为大量的粮食、肉食奠定了工业化与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钱粮物资来维持军队的装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六章 军容差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