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镇外,辽东的一万大军已驻扎在蓟州镇外。
“将军,大军已驻扎完毕。蓟州镇的粮草已安置妥当。”
“好,本将军要去拜会魏公公,这一万大军的事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
蓟州镇内,魏忠贤在知道了陈策已到,就直接命人去召集蓟州镇内的会算计的人。整理蓟州的土地,而自己就是等待王元涛和陈策。
陈策在进入蓟州镇的时候,就看到了等着自己的王元涛。“王总兵,好久不见。”
“陈将军也是。”两人含蓄了一下。陈策直接开口问道,“你的事办妥了。”王元涛向着陈策拱拱手,低声说道:“还要感谢陈将军的消息,要不是陈将军的消息,某还真的有可能被那冯老匹夫给说动。”
“无事,九边将门都是为了陛下做事。我想陛下也不愿意看到边境不宁。我也要谢谢你的信件,要不然我还不知道陛下整顿边军的方法。”陈策说的是王元涛在魏忠贤来到之前,从魏忠贤那找到的边军整顿的资料。
虽然说在哪个城市里探子最多,那就是京城。在魏忠贤离开京城,直奔蓟州镇的时候,王元涛安放在京城的探子就从魏忠贤的手下拿到了关于军队改制的一点消息。
“不用,你都说了九边将门都是为了陛下做事的。”
王元涛的话,实际上还不如说九边将门在朱由校下抱团去暖。在陈策看到了朱由校在辽东做的事后,陈策就知道了在大明,九边将门的重要性就没有多少了。而只有抱团去暖的希望朱由校可以看在九边将门为大明守护了二百年的边境的功劳上,放他们一马。
所以,就将魏忠贤在辽东的是详详细细的交给了其他九边将门一份。而这些都是在大庭广众下作的,要不然朱由校也不可能叫魏忠贤带着一队锦衣卫百户来清理九边。
“大人,陈将军和王总兵两人求见。”
“见。”魏忠贤看着两人“看样子,九边的将门都有了决定。”
“是。”陈策和王元涛一并点头。陈策说道“九边将士自然是唯陛下的命令是从,辽东的军队盘点已经在末将离开前,就已经开展了,将士名册在后日可达蓟州。”
“蓟州镇将士名册可在一月内完成,并完成军制的改革。”王元涛说道。
“不错,王总兵,将军制改革的资料交给陈将军和其他人一份。”
“是,末将领命。”其他人,王元涛自然是知道是说九边的将门。至于说改制后的军队的饷银和物资,自然有京城的朱由校负责。
而在魏忠贤离开京城后,朱由校放下了皇庄的事。直接上朝。
“皇上到。”
“参见陛下。”百官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带领下稽首道。
“叶老不必多礼。”朱由校示意百官平身。
“孙承宗何在?”
臣孙承宗见过陛下。朱由校看着自己面前年轻的孙承宗,还不错。看了眼王安。
王安出来到,“致孙承宗担任兵部尚书,以后的关于军队的一并交给兵部处理。其他各部士,主管翰林院一事。”王安一说完,朝堂下一片平静。
西李党的想要反对,但是看看上面的朱由校,又怕朱由校直接翻旧账。毕竟按照规矩,西李党要因为站错了队而被覆灭的,但是现在还是活的好好地。而东林党自然也没有反对,毕竟孙承宗也是东林党的一员。就算是将一部分其他六部的权利拿到兵部上,东林党的人看来,也不过是左手拿到右手。
至于说那个被调任大学士的李春烨,已不是东林党,二不是西李党。自然没有人为其说话。而且调任大学士,管理翰林院也就是一个闲差,相当于就是养老罢了。自然没有人想去炒冷饭。
而李春烨也是没有什么反对情绪,毕竟自己这个兵部尚书都快被东林党的人给架空了。而调任大学士,也是有一个好结果。
“朝会后,孙承宗留下。王大伴,孙承宗的事就交给你了”说完,朱由校直接美玉看百官的意思,直接走了。
而朱由校离开后,除了有人看孙承宗的样子有点羡慕外,没有其他的反应,一切如旧。就好像朱由校没有来过一样。
朱由校下一步的自然就是将兵部从六部中脱离出来,成为自己看到的后世的军部一样。在朱由校的眼中,朝廷里除了一个兵部不好搞定以外,其他的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都是自己一言下去的事。至于都察院等,都是小事。
毕竟兵部的事关乎到军队,而其他的虽然说关乎到民生,但是以大明的小农经济的现状。就算是没有了内阁,六部,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至于户部的钱财一类的,有了后世的科技的朱由校还怕赚不到钱?
朱由校在上完朝会后,就直接去了皇庄。留下王安嘱咐孙承宗关于兵部的改制的事项。
“见过王公公,不知陛下在哪?”孙承宗在来到大明宫,就看到王安一人。连忙问到。王安自然看过朱由校留下的关于兵部改制的文件,知道朱由校看好孙承宗。
“孙大人,陛下去了皇庄。这是留给你的关于兵部的改制。你可以先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咱家。”王安将一份文件交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拆开一看,在明朝,兵权是属于兵部的。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