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一百七十九章都督府
>东固然已在众人的争议中,提高了武人的地位,而且在利益上也有了倾斜,可他所谓的“都督府”提议则完全不同,因为这涉及到了更重要的“权力”。

如果过去的节度使掌握的是一镇之兵,那他的“都督”,将来实际上就掌控了几镇之兵。这完全违背了宋帝国立国以来一直的做法。

虽然这是宋瑞第二次听到陛下的这个提议,但当着众人的面,身具文人和武人双重身份的他,就难以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而留守琼州的刘师勇、高桂、张德等人,在听了陛下“胆大包天”之语后,除了目瞪口呆,更是沉默不语。

陆秀夫的脸,很黑。

事实上,陆夫子未必会在意陛下授予武将高位、多赐钱财,因为这同样是南渡之后朝廷对中兴四大将的做法。甚至在行朝目前的情形下,看在宋瑞过去是文人的份上,他还可以容忍宋瑞和张世杰所辖之兵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军权扩大,但这已经是他的底线。

也许是当着兵部众人的面,更可能是当着宋瑞的面,他没有立刻说话,但他还是表达了自己的反对。因为对像他这样的宋代士大夫来说,武人任何权力的扩大,都是他们心中的一根刺,即使他是陆秀夫。

东心里是真叹了一口气,甚至还有庆幸。若不是咱先把文武分开了,而是今天夫子们都在,哪场景,兄弟我怕是真会杯具滴。

他对陆夫子说道:“老师,朕以为,我们的复国大业,实已到了最关键的时机,为了复国,朝廷不能因噎废食,有些该施行的,还是要施行。”

陆秀夫转身离去,但在他的身后,却硬邦邦地再摔下三个字:“臣反对。”

望着他的背影,东没有说话。

屋子里的光线已经有点暗,刘师勇、高桂、张德等人都离开了兵部尚的官署。今天的这个话题,是他们不愿、也不敢多言的。

看着站在窗前的帝国陛下,宋瑞的眼中有着太多晦涩难明的东西在里面。这个“神秘莫测”的小皇帝,他的胆子到底会大到何种程度呢?

帝国陛下对他们这些人的信任,宋瑞不是不明白,甚至小皇帝在军中举措的奥妙,他也能体会到。但现在的他,由于帝国陛下已经给他笼罩在迷雾中的感觉,这已成为他最大的困惑所在。

可作为一个过去优秀的文人,作为朝廷的重臣,其肩负的职责,还是使他在其他人离开后开口说道:“陛下,虽然军中已实行了新的分权,但臣以为……”

东摇了摇头:“文相,一支没有宗旨的军队,一个失去了荣誉感的军队,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军队,因为它没有了根。”

宋瑞一怔。

帅哥,咱的做法,有些是瞒不过您的,但还有一些东西,您也不会知道,因为它们,恰恰就是建立在你们血的教训基础上。

深夜,陆秀夫进了皇宫,他的脸色,依然很黑。

在此时陆夫子的心目中,他的宝贝学生,已经由“聪明”快要转变成“昏君”了。但是,毕竟小鬼头还只是一个提议,而且他更渴望知道的,是另一个答案。

东大拍陆夫子的马屁,不仅请他的好老师坐下,而且亲自给他奉上了茶。

您不要以为这过了啊,兄弟咱这可是在遵守标准的“师道尊严”。

“陛下,今日之议,是宋瑞教你的?”

好么,陆夫子的温文尔雅全没了,脸上够阴。

“文相的奏章,朕看过。”

对不起,文帅哥,兄弟我是不能说自己想出来的,那样是会地动山摇滴,再说,咱也没说瞎话,只不过咱是啥时候看的,你们就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

“宋瑞误国。”

好家伙,陆夫子简直有点气急败坏。

东陪笑道:“老师,文相之议,自有他的道理。”

看见他的好老师眼一瞪,东赶紧摆了摆手。

“老师,朕知道您担心的是什么。但朕看史时就有疑问,为什么在大唐的前期和中期,没有藩镇之祸?假如安禄山在贞观年间,他还能,或敢反吗?怕是他既不能也不敢吧?”

“这个……”陆秀夫沉吟了一下,但他很快就又张开了口。

东再度截回了他的话。

您要说的,怕是学生我,多少会知道点,但今天我说的,对您和这个帝国,就将非常重要。今夜全当学生我,倒过来给您洗洗脑。

“老师,朕想坦白地告诉您,对于藩镇之乱,朕以为,关键的关键,还是朝廷自己。因为所谓的藩镇,他们不过是以一隅之地敌全国,如果不是朝廷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胆量。”

安禄山这个鸟人在造反前,他也是犹犹豫豫,您以为他的胆子就真的那么大?

就是帝国的太祖,也还是一样。《宋人轶事》记到:

周恭帝幼冲,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赵家老大显然临事心中不定,在家里露了点真言,这也不过就是紧张所致。他的姐姐早已明白了,一擀面杖就将他打了出来:你自己想篡天,顶不住了,竟然跑回家来吓唬女人。

“朕从史上看到,藩镇之祸的原因至少还有,文武职责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九章都督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