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衰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明代前期,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铜钱和宝钞,政府为了规范货币的管理,制定了“钱法”和“钞法”。
洪武七年(1374),设立宝钞提举司,管辖纸钞、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专门负责印制宝钞。洪武八年(1375),实行推广大明宝钞。十三年(1380)时,废除中书省,铸币权归属户部所有。钞是用贯为单位,与铜钱具有同等的价值,“每钞一贯,准钱干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明朝政府所制定的各种钱法、钞法以及《大明律》中对制造伪宝钞、私铸铜钱的,罪及窝家与知情者的处罚。保证了宝钞与铜钱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促进了民间经济往来。但到了明孝宗时期,宝钞开始贬值,明朝政府不得不解除“白银禁令”,在市场上,银和铜钱逐步取代了宝钞,白银也成为市场上最主要的货币。
综上所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官方合法货币的原因大致有政府政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白银供给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官方合法货币的影响: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从而导致了大明经济遭受重大打击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凡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灭了明朝。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的经济的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说是白银成为大明王朝最终崩塌的罪魁祸首之一也不为过。
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农民起义以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上,以及明朝内部的激烈党争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
对于货币战争朱祁钰虽然也知道的不多,可是他毕竟有着两世为人的经验,前世接触的有关金融货币方面的政策和消息也非常多,应对如今大明的这种情况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然,他也不会打起铸币权的注意。
货币政策用得好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朱祁钰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改革从而让大明强盛起来,最后却在货币这一块上栽了跟头。
印发宝钞也就是纸币的话,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大明如今一直都有宝钞流通,难的是防止假币的出现。这一点对于朱祁钰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而铸造金银铜币成为主流的货币也是一种选择,不过,金银铜币同样有优有劣。
在古代浇注法能比锤打法制出更多的钱币,颇适合大明如今的社会状况。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中国的传统铸造法已经无法配合改进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步伐了。通俗的理解就是:古代制造一个10克的金属币,按道理说金属必须要10克重,但没有人会真正做到10克重,而是重量5克或掺贱金属也是10克,上面标10克,政府强制推行没有问题,还有5克就是收益。
铸币收益是西方从古到今各机构重要的收益,可是中国自古到今,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掺假的事情不是没有,但是那都是为了稳定铸造的货币而不得不掺杂其他物质,大规模的这种政府主导掺假还不曾出现过。
一是这种大部分掺假的铸币铸造不出来,另一个则是古人不懂货币的利益关系。
这在朱祁钰这里都不是事。只不过他还没有想和具体的实施准备,货币政策还在论证阶段。
现在他需要先从户部拿到铸币权。
只见他脸上怒色不减,道:“户部的问题政事堂自行处理,但是户部所管辖的铸币权以及宝钞提举司要单独提出来。至于归处,朕暂时还没有想好,等想好了再行通知政事堂。”
“皇上,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事关大明经济,不可轻动。一旦出了差错,影响深远。整个大明也会蒙受巨大创伤和损失。”于谦听了后心顿时凉了半截,他就怕朱祁钰突然一个想法就罢免或是新成立一个衙门。最近半年整个朝堂上新成立的衙门都快赶上旧有的部衙了。
可是,他已经提前出手了,为的就是避免户部在步了以前那些部衙的后尘,没成想,结果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而这一次,皇上竟然要从户部拿走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这可是事关大明经济命脉的重要砝码,不容有失的。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朕自然清楚,朕也不会拿大明的前程当做儿戏。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朕要了有大用。”朱祁钰反驳道;他总不能说如若不改革货币政策以及发行新的货币和纸币,日后大明将会在这上面栽跟头,甚至亡国吧。
于谦这一次显得极为强硬的拒绝道:“臣认为还是将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交由户部管辖比较妥当,等到皇上有了确切的想法,再商议归属也不迟。”于谦态度坚决,朱祁钰知道一点于谦认定的事情,和他一样,还有少又能轻易更改的,即便是他这个皇上。
见此,朱祁钰也没有坚持,他也知道如果没有确切的规划,而又能让于谦放心,想要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对于政事堂的反对,朱祁钰也可以强制性的执行,但是这样一来就有违他重建政事堂的初衷了。况且,货币改革也不是迫在眉睫,不急于一时。
铸币权和宝钞提举司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是户部的问题依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