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欲改变这种制度,办大学堂,不同于国子监,让人各司其职,各学一道,专精一门,学成后皆可为官。这种学子可比只学八股的儒生强上很多了!”
于谦心中一惊,表面不动声色,以于谦的所知,这个大学堂制度只要一提出来,便会遭到全天下的反对。别的不说,朝堂上的王公大臣就会以死反对。
“皇上,此时万万不可草率为之”
于谦摇头,说道,“陛下,臣认为,改变学制,创立大学堂,等于打破科举取士这种流传千年的制度,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反对,还需慎重考虑!不然天下学子闹起来恐对皇上,对朝廷极为不利。”
“于卿有何建议和看法,不妨直言!”
朱祁钰点头,也知道一下子提出来必将会遭受整个大明学子大儒的反对。所以他才找于谦商议。
“这个、、、、、、!”
于谦暗自苦笑,快速思虑后,道“现行的科举制度并无大碍,八股取士也已经实施了百年,早已深入人心,轻易改不得。大学堂也可以设置,但是最好不要将主要目的公之于众,待日后学堂学子学成后,在缓慢图之,一刀切是万万行不通的,废除科举更是一个字都不能提!”
于谦也认为现今的学子官员能力不足,虽然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但是对于处理政务则是一窍不通,甚至不如一个吏员。改革文举,为国家选拔大量优秀官员治理国家,他也是极为赞同的。前提是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进展,温水煮青蛙最为适合。不然出了乱子,背锅的可是他。
老成谋国,说的就是于谦这样的。
朱祁钰点头,如今的朝堂上哪一个不是靠科举,八股文当上大官的,就连于谦也不例外!如果直接废除科举取士的话,不说天下大乱,恐怕也不慌多让吧。
一想想那些酸儒为此闹着悬梁自尽或是一头撞死,而且还是集体一大群,朱祁钰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朱祁钰知道万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改革自然更是如此,一刀切的废除科举虽然快捷,可是现实中自然是办不到的,那么就只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
想了想,朱祁钰说道:“朕说,你记,有不合时宜的地方,我们在讨论。”
于谦点头,笔墨纸砚都有现成的,兴安负责磨墨,商辂也在一旁展开记录。
“我大明蒙学几乎遍布全国,但是依然不够,贫苦人家的孩童无钱无粮,很难入蒙学学习,日后也只能如父辈般一世终于黄土间。”
“朕欲改变这种现象!”
朱祁钰郑重的说道:“朕的想法有几点,一,蒙学,建立蒙学馆,孩童六岁入学堂,无论男女,实行住校制度,衣食住行全部公出。一年只有三个月的休息时间,一切所需钱粮等由中央和地方分摊拨款,学期为六年。待学期满,再行考核,成绩优异者,入中级学堂,学习更加复杂的学识,这里便可以将学识分类,所需所行依照蒙学,公出。”
停顿了一下,给众人思考的时间,而后他接着说道:“二,中学,学期为四年。学期满考核,成绩优异者入大学堂,不能考入大学堂的依靠本领也多一份出路。三,大学,即大学堂,收录中学成绩优异者,或是在一个领域出类拔萃者,经过专业考核后均可入学,学科分门别类,如文学,农学,算学等,四年后完成学业,根据所学专业授予官职,但是是从最低级做起,优胜劣汰。依靠这种制度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取代废除八股科举取士。”
朱祁钰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篇,底下于谦三人早已惊骇莫名,如此完整的考核培养制度,培养出来的学员虽然不能说全能,最起码就他所学的领域里定然出类拔萃,能力出众,比现在八股取士下考中状元的才子更能胜任本职工作。
比如说一个户部农科给事中,考八股取士上来的官员就没有专门学过农科毕业的官员更加专业,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个大学堂一出,日后八股取士必将彻底成为历史,不过想要初见成效还要等很久。
而且在如今的大背景下,是否有人愿意入这种学堂学习,也是个未知数。
朱祁钰说完看向于谦,以及商辂和兴安,道:“有什么异议提出来。”
“皇上爱民如子,仁爱无双!”众人心悦诚服的大拜。
“不要来那些虚的!”
朱祁钰摆了摆手:“有何不足或是不合时宜的地方,尽管说!”
“关于女童入学,臣认为不妥,不说大臣们会反对,便是女童家中父母也不会同意,礼法森严之下,流言可畏!”商辂说出了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倒是朱祁钰没有考虑道德,稍微沉吟后他说道:“既然如此,女童不强求入学。但是男童必须强制执行,只有蒙学结束后,成绩不好的方可下学。有不尊者,父母重则。同时,这也将成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指标。
只有让地方官员记在心上,放在心上,这种教学制度才能快速的推广开来。
“蒙学所需公出没有问题,但是地方官员还有公学,恐怕补助不会太多。朝中大臣对此也有一些会持反对意见,公出不好通过。”
于谦紧锁着眉头:“且管理一方是归于地方还是户部亦或是国子监,甚至直接由中央直接管辖,这都是需要解决的。”
于谦的一连串现实的问题无疑给有些急躁的朱祁钰浇了一盆冷静的冰水,他想得有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