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三国之盖世雄兵>第四十一章 早朝

第二天魏昌起得很早,天还没亮便早早地起来了。也不知道早朝这个东西是从哪一朝哪一代开始的,臣子们为了能够准时参与早朝,需要很早起床,而那些住得稍远一些的大臣们更是五更时分便要起床准备。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老朱还要勤奋,可是崇祯志大才疏,虽然勤奋但是还是逃不了亡国的命运。

然而由于明朝乃是由贫苦出生大老粗的朱元璋建立的,我们一朝得意的老朱为了显示自己与臣民的差距,故而在明朝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历朝历代中最多,可劲的过了一把皇帝瘾。

在如今的蜀汉却要好得太多,皇帝刘禅整日沉迷玩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将早朝时间定在了巳时,也就是现代的九点到十一点之间,有时候贪睡的刘禅甚至要到正午十二点才慢悠悠的来到大殿,丞相诸葛亮因为这个事情曾经多次指责过刘禅,可惜咱们阿斗还是屡教不改。

此时魏昌坐在房间中面无表情的任由彩儿为自己梳洗着,心中很是不爽,心情大概就是那种一大早睡得舒舒服服的被装修的吵醒了一样。

梳洗完毕之后又由彩儿服侍着将繁琐的朝服穿戴整齐。魏昌如今官拜安东将军,属于重号将军当中最末等的一种,与四征、四镇、四平等武将同列三品,属于朝中重臣。

再之上的前后左右以及,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就属于二品行列了,然后再之上便是武将之首,名义上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大将军了。

而在三国时期,战事频繁,所以将士们立功的机会也多,在武将晋升到四征或者车骑、骠骑将军以后,如果再立下大功,达到升迁的标准了,然而朝中并没有之上官职的空缺,便在职务之中加上一个大字,以区别开等级。如同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级别与大将军同等;又如同当朝的征北大将军魏延,级别与骠骑将军同等。这加了一个字,地位便天差地别。

魏昌身位三品安东将军,日常朝服为紫色,手中的笏板也是由象牙制成,配置规格已经是文武百官之中最高的等级。西陈一战可以说是让他一步登天,达到了一个有些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地步。

说到这笏板可有一些讲究,笏板是有一定的规格和级别划分的,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用同样的笏板。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由玉石、象牙、竹子制成,不同材质的笏板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身份。如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拿象牙笏板,五品一下的官员则只能拿竹子或者木头做的笏板了。到了明朝则规定,五品以上拿象牙笏板,以下则什么都不拿。到了清朝这一办公用品才被弃而不用。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就算再聪明,也总有遗忘的时候,所以官员要向皇帝奏事就得有个东西来记下要陈述的事件,而这笏板就应运而生了。当然,他还可以用来记录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据了解,笏板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史学家认为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它的出现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需要。首先在最初的时候还没有纸,记录一些东西只能写在竹、木等材料上面;后来出现了纸张,但是朝堂这么一个正式的地方,不能每个大臣都掏出一张纸来念吧?所以就得有个规矩,而笏板就是这个规矩。

然而在明朝这个东西就显得比较有意思了,明朝相比其他朝代有个最大的区别——君轻臣重!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朱棣以外,其余皇帝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可以说是很低,稍微有点权势的大臣都可以骑在皇帝头上,以大义或先贤的名义欺压皇帝。各种御史更是一天到晚没事就靠骂皇帝出名,当个皇帝当到如此地步也是凄凉……

其中最出名的就要属弘治时期的文渊阁学士李东阳了,三天两头跟皇帝对着干,皇帝若是不答应他的请求他就要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皇帝每次都不得不妥协,然而咱们这位李大学士撞了一辈子也没真的撞过……

就这样不伦不类的朝廷,在朝堂之上发生公然打架斗殴的情况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事实上明朝文武不和的情况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一朝,隔三差五就有某个老将军、老国公在皇宫大殿之中当着皇帝的面动手殴打某位文官大臣,而那些大臣也不可能就站着让人打啊!肯定得还手,你别看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大人们看起来弱不禁风,打起架来个顶个的都是好手,丝毫不比武将出身的国公权贵们差。

然而身为文官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是武将的对手,大殿之上又不可能随身携带兵器。笏板的另一项作用便随之应运而生——打架……

魏昌乘坐马车赶到皇宫门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早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